一: 1. 表达“高考及第”的喜悦的诗句有哪些
登科后【dēng kē hòu】唐 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译文】: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
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作者简介】:孟郊【mèng jiāo】(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唐代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
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没有一首律诗。他作诗的态度极为严谨,往往苦思力锤,入深履险,甚至含着涩味,如:《游子吟》。
孟郊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
及第【jí dì】胡泽金榜名传四海知,太平时合称男儿。五言似剑裁鳞角,七字如刀斫桂枝。
御苑得题朝帝日,家乡佩印拜亲时。小花桥畔人人爱,一带清风雨露随。
【译文】:金榜题名的名声传的天下皆知,社会安定的时代众人称颂大好男儿。五言诗文似利剑裁夺绝妙词句,七字美言像利刀修戚出精美文章。
皇宫中幸运的被帝君亲赐名字,正是佩受官封衣锦还乡拜谢亲友时。开满鲜花的桥边美景人人都喜欢,(正气)清风徐来雨露也跟着来滋润大地。
【作者简介】:胡则【hú zé】(公元963-1039年),字子正。北宋永康人。
是北宋时的一位清官,曾受到*主席的赞扬。宋端洪二年(公元989年)考取进士,为婺州有史以来第一个取得进士功名的文人。
他一生做了四十年官,继e5a48de588b6e799bee5baa631333363396361任太宗、仁宗、真宗三朝,先后知浔州、睦州、温州、福州、杭州、陈州,任尚书户部员外朗、礼部郎中、工部侍郎、兵部侍郎等官职。力仁政,宽刑狱,减赋税,除弊端。
高考【gāo kǎo】概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于1952年实行,于1966年废除,于1977年恢复。 是一种相对公正、公平、公开的人才选拔形式。
以此次成绩为依据,国家按照此次考试总成绩的差异将学生分进与其考试成绩相当的学府。一些考试分数高的考生有机会进入优秀的高等学校,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境内(香港、澳门除外)高等学校入学最重要的考试。
高考是考生选择高等学校和进入高等学校的资格标准之一,也是国家教育考试之一。高考并非中国公民获取 文凭学历的惟一途径,还有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考、远程学历教育等途径,所取得学历是国家教育部认可的 学历。
高考由 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教育部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考试院命题,每年的6月7日、6月8日考试,高考试卷分为全国卷和各省市自主命题试卷。及第(jí dì),汉语词语,是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隋唐只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亦省称及第,另外也分别有状元及第、榜眼及第、探花及第的称谓。
二: 5. 关于考试的诗词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 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 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 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 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 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 从诗题“省试”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试帖诗。
“湘灵鼓瑟”这个题目,是从《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句中摘出来的。 诗的开头两句点题,赞扬湘灵善于鼓瑟,那优美动听的乐声常常萦绕耳边。
在试帖诗里,这叫做概括题旨。 湘水女神鼓瑟,曲声留粒谑鞘È苏箍ُ胂蟮挠鹨恚樗孀畔衫郑蹬绦 D巧ه嵌嗝炊诵南液牵∷紫任嗣蟹胍牡乃瘢顾滩蛔≡谒咸鹞枥础F涫担胍牟⒚挥姓嬲诿烂畹睦稚幸氐陌г蛊嗫嗟那楦校庵只段枋峭饺坏摹5Ä切俺汀笔嵌孟媪榈男囊獾模獾比话ê捍募忠辏屠槐嶷啬闲卸嫠娜耍翘秸庋г沟睦稚醪桓械绞帜压兀? 你听,那曲调深沉哀婉,即使坚如金石也为之感到悲凄;而它的清亢响亮,可以传到那无穷无尽的苍穹中去。
如此优美而哀怨的乐声传到苍梧之野,一定把九嶷山上的舜帝之灵都惊动了,他也许会赶到湘水上空来侧耳倾听吧!那馨香的芳草――白芷,竟会受到感动,越发吐出它的芳香来。 乐声在水面上飘扬,广大的湘江两岸都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之中。
寥阔的湘水上空,都回荡着哀怨的乐音,它汇成一股悲风,飞过了八百里洞庭湖。 中间这四韵,共是八句,诗人凭借惊人的想象力,极力描绘湘灵瑟曲的神奇力量。
这就使诗避免了呆板的叙述,显得瑰丽多姿,生动形象。 然而更妙的还在最后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上文紧扣题目,反复渲染,已经把湘灵鼓瑟描写得淋漓尽致了。倾听妙曲,想见伊人,于是诗人笔锋一转,直指美丽而神秘的湘江女神:“曲终人不见”,只闻其声,不见伊人,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怅惘,真可说是神来之笔。
而更具神韵的是,“人不见”以后却以“江上数峰青”收结。这五个字之所以下得好,是因为由湘灵鼓瑟所造成的一片似真如幻,绚丽多彩的世界,一瞬间都烟消云散,让人回到了现实世界。
这个现实世界还是湘江,还是湘灵所在的山山水水。只是,一江如带,数峰似染,景色如此恬静,给人留下悠悠的思恋。
试帖诗有种种限制,往往束缚了士人的才思。钱起却不然,在此诗中,他驰骋想象,上天入地,如入无人之境。
无形的乐声,在这里得到了生动形象的表现,成为一种看得见,听得到,感觉得着的东西。最后突然收结,神思绵绵,更耐人寻绎。
大中十二年(858),举行进士考试,唐宣宗问考官李藩:试帖诗如有重复的字能否录取?李藩答道:昔年钱起试《湘灵鼓瑟》就有重复的字,偶然也可破例吧。大中十二年离钱起考试的天宝十载,已经百年,钱起此诗仍是公认的试帖诗的范本。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①不足夸, 今朝放荡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 ①龌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②放荡: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赏析】 孟郊46岁那年进士及第,他按捺不住自己得意喜悦的心情,写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诗人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就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顶峰。
所以,诗一开头就直接倾泻心中的狂喜,说以往那种生活上的困顿和思想上的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终于扬眉吐气,自由自在,真是说不尽的畅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人得意洋洋,心花怒放,便迎着春风策马奔驰于鲜花烂漫的长安道卜.人洚喜事精神爽.此时的诗人神采飞扬,不但感到春风骀荡,天宇高远,大道平阔,就连自己的骏马也四蹄生风了。偌大一座长安城,春花无数,却被他一日看尽,真是“放荡”无比!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成,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
因而,这两旬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春风得意”、“走马观花”两个成语,但诗人极度的志满意得也表现了其气量的不早. 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看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新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
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 诗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说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
孟郊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鹄的,颇出意料。这就仿佛象是从苦海中一下子被超渡出来,登上了欢乐的峰顶;眼前天宇高远,大道空阔,似乎只待他四蹄生风了。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春花盛开。
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
三: 7. 跟考试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唐・元稹《自述》
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 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2、宋・梅尧臣《考试毕登铨楼》
春云浓淡日微光,双阙重门耸建章。不上楼来知几日,满城无算柳梢黄。
3、宋・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4、唐・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5、唐・张籍《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6、唐・孟郊《�O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7、唐・袁皓《及第后作》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蓬瀛乍接神仙侣, 江海回思耕钓人。九万抟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 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M津。
8、唐・常建《落第长安》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www.gushiwen.org/
四: 7.表达“高考及第”的喜悦的诗句有哪些
登科后【dēng kē hòu】唐 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译文】: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
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作者简介】:孟郊【mèng jiāo】(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唐代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
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没有一首律诗。他作诗的态度极为严谨,往往苦思力锤,入深履险,甚至含着涩味,如:《游子吟》。
孟郊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
及第【jí dì】胡泽金榜名传四海知,太平时合称男儿。五言似剑裁鳞角,七字如刀斫桂枝。
御苑得题朝帝日,家乡佩印拜亲时。小花桥畔人人爱,一带清风雨露随。
【译文】:金榜题名的名声传的天下皆知,社会安定的时代众人称颂大好男儿。五言诗文似利剑裁夺绝妙词句,七字美言像利刀修戚出精美文章。
皇宫中幸运的被帝君亲赐名字,正是佩受官封衣锦还乡拜谢亲友时。开满鲜花的桥边美景人人都喜欢,(正气)清风徐来雨露也跟着来滋润大地。
【作者简介】:胡则【hú zé】(公元963-1039年),字子正。北宋永康人。
是北宋时的一位清官,曾受到*主席的赞扬。宋端洪二年(公元989年)考取进士,为婺州有史以来第一个取得进士功名的文人。
他一生做了四十年官,继e5a48de588b6e799bee5baa631333363396361任太宗、仁宗、真宗三朝,先后知浔州、睦州、温州、福州、杭州、陈州,任尚书户部员外朗、礼部郎中、工部侍郎、兵部侍郎等官职。力仁政,宽刑狱,减赋税,除弊端。
高考【gāo kǎo】概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于1952年实行,于1966年废除,于1977年恢复。 是一种相对公正、公平、公开的人才选拔形式。
以此次成绩为依据,国家按照此次考试总成绩的差异将学生分进与其考试成绩相当的学府。一些考试分数高的考生有机会进入优秀的高等学校,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境内(香港、澳门除外)高等学校入学最重要的考试。
高考是考生选择高等学校和进入高等学校的资格标准之一,也是国家教育考试之一。高考并非中国公民获取 文凭学历的惟一途径,还有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考、远程学历教育等途径,所取得学历是国家教育部认可的 学历。
高考由 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教育部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考试院命题,每年的6月7日、6月8日考试,高考试卷分为全国卷和各省市自主命题试卷。及第(jí dì),汉语词语,是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隋唐只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亦省称及第,另外也分别有状元及第、榜眼及第、探花及第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