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无忧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高中历史选择题怎么区分表现和原因?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本文目录一览:

高中历史选择题怎么区分表现和原因?
高考的考查方式及考查视角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对高考历史试卷进行全面分析,我们可以找出考查特点,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一、因果型选择题
因果型选择题在高考历史选择题中占重要的地位,它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或者历史现象解释的能力。因果型选择题常用的标志性词语是“原因是”“理由是”等。可将原因分为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主观原因等。
解题方法:
(1)限定词法。正确理解题干有关限定词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等,然后用这些限定词和选项对照,符合此限定词的选项就是答案。
(2)逻辑推理法。比较四个选项之间的关系,根据题干要求作答。比如题干要求选主要原因,我们可比较一下四选项的关系,找出最主要的选项。
(3)时间推断法。采取时间先后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即以题干所述事件为中心,在此之前的是因,在此之后的是果。
(4)理论引导法。运用相关的史学理论进行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就是果。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例】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解析:隋唐以后,封建性质的宗法制依然存在,故A错。察举制是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不符合本题的时间限定,故B错。隋唐三省六部制与题干关系不大,故不选C。隋唐开始推行科举制度,选官不再重门第,而以才干为标准,故D正确。
二、概念型选择题
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历史概念来命题,要求考生真正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还要与相近、相似的历史概念进行比较。此题型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选项则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另一种是题干提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选项提供四个概念。
解题方法:
(1)史论结合法。运用唯物史观、辩证法的相应理论与观点对题干与选项进行分析,再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印证,从而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2)逻辑推理法。将题干与四个选项逐一对照,对两者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选出最深刻、最本质的选项。
(3)定性分析法。先分析题目的要求,再对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分析,凡与题干中的概念性质不同或不符合题干中概念范围的选项都要排除。
三、逆向型选择题
逆向型选择题主要要求同学们选出与事实情况不相符或者错误的选项,关键词是“与事实相反”“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等。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题目。
高考历史试题中,选择题占据了“半壁江山”,虽然试题的切入角度日益多样化、多元化,但试题都是以知识为基础进行考查的。选择题具有客观性、公正性等特点,是当前高考不可或缺的题型。选择题的位置一般位于试卷的前半部分,选择题的解答是否正确、顺利,直接影响着考生后面题目的时间分配以及解题情绪。因此,提升高考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对于提高整个试卷的成绩有重要作用。
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导语:在文科的学习中,有些同学比较头疼历史学科,总感觉知识点很琐碎记不住。下面是我分享的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欢迎参考!
就历史学科而言,高考前一般要经历两至三轮的知识复习,其中第一轮复习所占比重最大,所需时间最长。那么怎么秒杀高考历史选择题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秒杀高考历史选择题的技巧,供参考。
1.最佳型选择题
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特点是题肢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最突出”、“根本”、“主导”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类型。
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住“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因果型选择题
此类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泪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3.否定型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4.推理型选择题
推理选择题是指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考生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
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可采用推演法,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等。因此,考生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5.排序型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如时间先后等,其形式有序号式或非序号式两种。
解题方法:巧解此类题可以获得事半功倍之效。采用首尾结合法,首先找出打头的历史事件的序号,找出备选项的代码;再找出结束事件的序号,结合首尾序号,选择备选项符合顺序排列的那一个。若存在相同的备选项,则要比较他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6.组合型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于中列出三组或四组以上的历史事物,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于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多项选择题取消后,该类选择题有增多的趋势。
解题方法: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依此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委字列竖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7.比较型选择题
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解题方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8.材料型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
解题方法:解答材料解析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它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通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9.概念型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其在题干中多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选项则多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或解释。选项多是立足于对历史概念内在规律和本质的把握。
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把握,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正确地界定历史概念。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学习,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
10.图画型选择题
图片型选择题主要以历史文物、人物、事件、漫画的图片为主,形式多样新颖,角度独特,不仅提供了生动灵活的试题意境,使试卷出现了图文并茂的效果,而且为考生答题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和直观印象,综合性地考查了多种能力。图片型选择题,既能考查学生的历史读图能力,也有利于考查学生处理图片资料的处理能力。
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目,把图片和题干进行仔细准确的“对照”。在仔细读图和认真审题的基础上,把两者的有效信息相对照,联系教材内容,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很容易就可得出正确结论,就一定能够顺利选出正确的答案。
高考历史最佳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I.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的基础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海外市场的扩大
C.科技知识的积累 D.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2.法国工业革命中最主要的阻碍因素是
A.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社会动荡
B.中小企业和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
C.高利贷资本的发达
D.国内市场的不景气
3.德国、意大利工业革命进程中相似的阻碍因素主要是
A.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 B.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C.政治上四分五裂 D.国际市场狭小
4.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对世界造成了最深刻的影响是
A.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
B.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
C.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D.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贫困落后
5.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影响下在政治领域产生了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其中的主流是
A.社会主义运动 B.民族主义运动
C.资产阶级自由主义 D.殖民扩张运动
6.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联系、改变了世界面貌,表现在 ①最终确立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②帝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③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④先进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7.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联系的主要媒介是
A.炮舰 B.廉价商品
C.资产阶级文化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8.19世纪中期革命浪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较大发展
B.欧美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D.资本主义各国争霸战争
9.19世纪中期欧美革命和改革的相同特点是
A.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了作用
B.革命和改革后仍留有旧制度的痕迹
C.都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
D.排除外部势力的干扰
10.与17、18世纪相比,19世纪中期殖民扩张的最本质的区别在于
A.参加殖民扩张的国家不同 B.殖民扩张的地区不同
C.殖民扩张的目的不同 D.殖民扩张的手段不同
11.19世纪80年代,法国最终确立了对“印度支那联邦”的统治,组成印度支那联邦的三国中不包括
A.越南 B.柬埔寨 C.老挝 D.泰国
12.亚洲革命风暴面临的列强侵略方式主要是
A.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 B.炮舰和商品倾销
C.国内外反动势力勾结 D.殖民抢劫和屠杀
]3.《*宣言》之所以成为科学共产主义诞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
A.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亲自起草
B.是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纲领
C.最早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
D.第一次较为完整地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4.第一国际成立的社会前提是
A.马克思主义已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世界性发展
C.各国工人阶级展开大规模的反抗斗争
D.工人阶级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结合
15.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时提出:“在里昂将成立委员会和人民基层会议,我们只有一个口号:‘人人自由平等!”’英国*运动的*书提出:“我们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就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这些要求表明
A.当时工人的愿望带有空想社会主义的色彩
B.当时工人的愿望还没有超出资产阶级*主义的范畴
C.马克思主义已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D.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已提上日程
16.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在特殊条件下一个城市的起义
B.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C.公社的失败主要是由于主观上的失误
D.最大的意义是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最大的成果是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彻底地根除了封建生产关系
C.农奴以赎*方式得到土地 D.彻底地废除了封建制度
18.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资产阶级没有成为领导者,而中、下级武士成为主要领导者,其根本原因在于
A.中、下级武士的经济地位低下
B.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高
C.中、下级武士接受西方文化
D.中、下级武土同幕府将的军矛盾
19.日本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A.建立了*共和制度
B.以资产阶级为领导者
C.废除了封建身份制
D.采取了有利于资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措施
20.19世纪资本主义各国扩张的程度和方式不同,主要原因是
A.各国原有的殖民势力不同
B.当权的资产阶级*执行不同的对外政策
C.被侵略地区和国家的人民反抗水平有差异
D.各国经济、军事实力等方面存在差异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工业比较年轻……1816年制定保护关税法,提高了关税,1828年又把税提高到45%,但是南方的种植国主经济主要是同英国工业相联系的,南方奴隶主愿意实行自由贸易……发起*运动……1832年,*只得取消了一些商品的高税率。
——摘自《简明世界通史》
材料二 1819年密苏里地区(新扩张地区)申请建州,加*邦,当时美国已有22个州,自由州和蓄奴州各半,因而在参议院的议员人数均衡,在此情况下……引起了南北双方激烈的争执。1820年国会通过一个妥协案,确定密苏里州作为一个蓄奴州加*邦,同时,从马萨诸塞州划出一个新州——缅因州,作为自由州加*邦,还规定北纬36度30分以北永远禁止奴隶制度。
材料三 (1850)年,国会双方代表经过激烈讨论,产生了《1850年妥协案》,裁定加利福尼亚(新并入地区)作为自由州加*邦;新墨西哥州的奴隶制存废问题,由当地居民投票表决,还规定,国会制定一部更严峻的《逃亡奴隶法》——后规定,北方司法机关必须协助缉捕逃亡奴隶,对拯救奴隶者实行罚款、判刑并赔偿,奴隶身份严格执行。
——摘自《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 1854年国会讨论位于北纬36度30分以北的堪萨斯和内布拉斯加州的问题时,在奴隶主压力下,国会通过法案规定,新州的奴隶问题由当地居民“自决”……双方矛盾激化,堪萨斯地区出现了两个相互对立的政权,武装冲突达半年之久,史称“堪萨斯内战”
——摘自《简明世界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1816年南北双方对关税政策各持什么意见?
(2)据材料二,1820年妥协案有何特点?
(3)1850年妥协案对谁有利?为什么?
(4)据材料四,1854年法案为何使南北双方矛盾激化?“堪萨斯内战”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问答题
22.结合所学知识,概要分析19世纪前以及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及其原因。
23.18世纪末英国经济迅速发展,试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经济迅速发展对英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C 5.C 6.A 7.B 8.A 9.B 10.C 11.D 12.B 13.D 14.B 15.B 16.C 17.A 18.B 19.D 20.D
(二)材料解析题
21.(1)北方主张提高关税,以此保护民族工业,南方主张自由贸易,因为提高关税会损害其利益。(2)扩大蓄奴州范围,带有浓厚妥协特点。(3)对种植园奴隶主有利,因为意味着美国*将帮助奴隶主追捕奴隶。(4)因为该法案实际取消了1820年对奴隶制的地域限制,严重损害了北方资产阶级和人民利益,说明南北矛盾已激化。
(三)问答题
22.17-19世纪初特征: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制度只在英、法、美等少数国家确立;资产阶级表现出反封建的革命性,资本主义继续发展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曲折反复;封建统治在全球仍占优势地位。
成因: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生产力不足以改造整个社会和整个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是为推翻封建统治,掌握政权,革命后只能确立资本主义社会若干原则;封建统治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进行改革,客观上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特征:资本主义不但进一步改造了国内社会,而且进一步改造了世界面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成因:工业革命及其扩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从物质上大大增强了资本主义力量,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以空前的广度、深度开展起来,进一步摧毁了封建统治秩序,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23.(1)原因: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外殖民掠夺,拥有辽阔的殖民市场。(2)影响:①随着经济发展,要求为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扫清障碍,欧、亚、美各国纷纷改革和革命,资产阶级对世界统治最终确立。②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③开始城市化进程和自由资本主义发展。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与亚、非、拉国家在生产力水平上差距增大。⑤殖民掠夺加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⑥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或最大的殖民帝国。以上就是学历无忧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历史选择题怎么区分表现和原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文标题:高中历史选择题怎么区分表现和原因?
wap地址: https://m.xueli.cn/newsdetail/255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