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比较关注的小伙伴们一定非常关心,今天学历无忧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以下内容,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交通大学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二:...希望尽快提高自己的学历,目前觉得上海交大的网络...

三: 最后是就业率:
根据 上海交大 公布的 《2021年就业质量报告》 显示,2021届应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达到 98.15% , 在上海工作的人最多 ,占比达到了66.84%,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接收毕业生人最多的行业。
图源:上海交大《2021年就业质量报告》
而 北京交大 也发布了 《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其2021届应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达到 94.27% , 主要分布在北京及周边地区 ,占比高达59.7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最多。
图源:北京交大《2021年就业质量报告》
在就业率方面,两个高校的数据都非常可观,而且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也差不多,还有一点值得大家关注,就是就业地区,我们明显能发现,上海交大的毕业生大部分选择在上海工作,而北京交大选择京津冀地区的较多,这一点是不是值得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做参考, 我建议如果你不是上海人,选择咱们祖国的首都绝对不会错。
总体来看,在选择两所院校的时候, 不要盲目 ,多 想想自己喜欢的专业 ,如果 不想在上海发展 ,不管你是哪里的,如果你 对交通、轨道专业有兴趣 ,我建议 选择北京交大 。而 如果你想在上海发展 , 对工程、医学方面比较热衷 ,那么可以 选择上海交大 。
其实大家一说到国内顶尖高校,都说想到211、985这两个数字,北京交大和上海交大比,确实少了一个985的头衔,但专业实力还是很硬的,所以同学们 择校时 ,不用一味追求985院校,还是要 根据自己的情况出发 ,想想看自己 未来发展的目标地区 在哪,还有 想学的专业 ,找到适合自己的院校才是最重要的,你说,对吗?
当然了,从专业方面看,两所院校的A+专业竞争压力很大,也是很多想要在专业领域深造学子的梦想。不过,我相信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你有没有准备好?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后期努力至关重要,可能两所院校的整体环境、教学质量、教学标准的确有差别,起点也许不一样,但除了这些标尺之外,要想取得成就还是要靠个人的后天努力。加油吧同学,祝你选上自己中意的大学,顺利毕业,步入社会,做一个对社会贡献的人。也希望我总结的这些能为你提供选择意见,如果觉得文章有用,记得分享、点赞。
四: 再看专业和学科(这是重点!这是重点!这是重点!):
北京交通大学 的 王牌专业主要涉及到交通领域 ,比如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世界有名、业内翘楚)、交通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系统科学、铁道信号、通信工程、交通运输管理。这些专业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如果你想选择这些专业,到北京交大不会错。
而且北京交大的系统科学连续四次蝉联全国第一,加上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等,这5个学科被评为A类,另有7个学科进入前20%(应用经济学、土木工程、统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等7个学科进入前20%。)。哦,还有,系统科学是属于全国排名A+的学科。
众所周知, 上海交大以工科和医学专业著称, 其王牌专业12个,也是上海交大顶级专业,其中,有7个工科类专业: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和生物医学工程;3个医学类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2个理学类专业:科学技术史、生物学。
其中,除了科学技术史,其他11个专业都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全国排名A+档次的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工程、临床医学、生物学、工商管理5个学科。
我觉得这才是选择一个高校的重中之重,从上面分析也能看出, 两个高校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 如果你比较热衷交通、轨道方面的专业 ,建议选择 北京交大 ; 如果你热衷工程或医学方面的专业 ,那么选择 上海交大 。
五:北京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哪个好?
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要到了,考完试大家最期待的就是 分数 ,而最纠结的就是 填志愿 ,填志愿就涉及到 选择院校 ,当时本人高考完就是稀里糊涂填了志愿,悔不当初啊,同学们 一定要认真考虑 啊。如果你是一位纠结北京交大还是上海交大的同学,一定要看看这篇文章,我查了很多专业资料为大家总结的,绝对够全面,信息也是最新的。所有信息均来自高校官网、专业百科、新闻报道、专业机构。
可能有人会说,这还用选吗?当然是选上海交大了。我承认上海交大是国内第一梯队的高校,毋容置疑。但 很多同学还是会根据自身情况想比较一下两所高校 ,毕竟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就像*鞋子一样,即便你很有钱*了贵的,但不合脚,*回去干什么呢?
下面我会从一些比较通俗易懂的角度来比较一下这两所高校,主要从 全国排名、院校属性、基础信息、特色专业、就业率等方面 来做个比较。太过于专业的角度就不比较了,我觉得参考意义不大。
根据最新数据*
从上面的统计信息我来详细的给大家归纳一下两个院校的主要区别:
首先是院校信息:
软科排名
软科排名
从 软科 发布的“ 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可以看出,北京交大和上海交大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上海交大排名第四,北京交大排名第四十 。同时,北京交大属于211、双一流院校,上海交大在此基础上多了一个头衔,那就是985,而且属于九校联盟之一。在类别上也有区别,北京交大是工科类,上海交大是综合类。从这些方面看,上海交大的确更胜一筹。 如果你比较看重综合排名,那不用犹豫,选上海交大。
七: 其次看看院系、专业数据:
北京交大有13个院系,66个专业。硕士点有5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个;博士点2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
上海交大有31个院系,71个专业。硕士点87个,其中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1个;博士点54个。其中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
从这些数据看,北京交大明显少于上海交大,但少不等于落后,如果你要从这些数据评判,不能说谁就一定好,谁就一定不好, 只能作为参考,下面才是重点。
八:上海哪里网络
九: 二、北京交通大学介绍
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三个源头之一,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清*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1917年改组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1921年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合并组建交通大学。1923年交通大学改组后,北京分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1950年学校定名北方交通大学,*主席题写校名,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任校长。1952年,北方交通大学撤销,学校改称北京铁道学院。1970年恢复“北方交通大学”校名。2000年与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由铁道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3年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学校曾培养出中国第一个无线电台创建人刘瀚、中国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设计者应尚才、中国第一本铁路运输专著作者金士宣、中国铁路运输经济学科的开创者许靖、中国最早的四大会计师之一杨汝梅,以及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郑振铎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东京审判”担任首席检察官的向哲浚,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等都曾在学校任教。
学校始终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信息、管理和交通科学与技术等优势特色学科,通过智力支持、人才保障和专业服务,全面参与了铁路大提速、青藏铁路建设、大秦铁路重载运输、高速铁路建设和城市轨道交通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等中国轨道交通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一系列性重大成果,为服务国家交通、物流、信息、新能源等行业以及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支撑和引领国家、行业和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学校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CBTC地铁运行控制系统的研发和成功应用,使我国成为第4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实现自主可控;FAO全自动无人驾驶列控系统已达到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自动化水平的国际最高等级;复杂环境下高速铁路无缝线路关键技术是轨道结构近百年来最突出的改进与创新;“标识网络体系及关键技术”“智慧协同网络”提高了我国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基于行为的城市交通流时空分布规律与数值计算”对建立现代交通科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复杂路网条件下高速铁路列控系统互操作和可靠运用关键技术”为我国高速铁路列控系统设计研发、测试和运用提供了保障;“大型屋盖及围护体系抗风防灾理论、关键技术”攻克了大型屋盖及其围护体系抗风难题,提出的风荷载公式,填补了国内外空白,纳入国家标准。目前,学校正在全面推进实施学校“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方案》各项任务,坚持“三步走”战略,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
学校在被称为“学府胜地”的北京市海淀区建有东西两个校区,总面积近1000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2015年9月,位于山东省威海市的威海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学校各校区均具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施,校园环境优美。
历经双甲子发展,学校形成了以信息、管理等学科为优势,以交通科学与技术为特色,工、管、经、理、文、法、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完备的学科培养体系。学校设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理学院、语言与传播学院、软件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法学院、国家保密学院等14个学院;设有研究生院以及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与企业合作在河北省黄骅市创办独立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
学校在四大世界大学排行榜中稳步提升,在U.S.News世界大学排行、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行中进入500+。在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均有学科上榜,工程与技术、计算机科学、商科与经济学、物理学等4个学科入围THE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电气与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机械、航空与*工程,材料科学,数学,物理学与天文学,商业与管理研究,统计与运筹学等8个学科进入QS世界顶尖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位列上海软科世界一流学科第一,工程学接近ESI前1‰,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进入ESI前3‰。系统科学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连续四次蝉联全国第一;系统科学、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等5个学科进入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前10%(A类);应用经济学、土木工程、统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等7个学科进入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前20%(B+类)。学校有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桥梁与隧道工程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包括一级学科所涵盖的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总数达到8个;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3个,有工程博士、MBA、工程硕士、会计硕士、法律硕士等14类专业学位。
学校把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提高办学实力的关键,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校在职教职工2972人,其中专任教师1877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1286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1774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国家“*”专家13人 ,*特聘教授6人、讲座教授1人、青年学者3人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7人,享受*特殊津贴专家156人。
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素质教育成绩斐然,向国家输送了大量人才。学校1997年、2006年参加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均获得优秀。学校有在校本科生15534人,博士研究生2861人,硕士研究生8169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580人,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2182人,成人学生6249人,外国留学生全年累计2217人。近三届本科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近三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近5年,学校新增1名国家“*”教学名师,10名北京市教学名师、4名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学校拥有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1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通过国家土建类专业评估。学校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建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学校获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8门、获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9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6门;获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34种42册;获评“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50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通过设立理科试验班(思源班)、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试点班(知行班)、本硕(博)连读班、詹天佑班、茅以升班、国际班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学校生源质量和培养水平逐年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本科生深造率超过55%,学校获评教育部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北京市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生艺术团在全国和首都历次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曾获全国第一、二、三、四、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器乐组一等奖和多项北京市一等奖,并多次赴海外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学校学生艺术团排演的大学生版《长征组歌》在人民大会堂和国安剧院演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话剧《茅以升》成功入选“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在校内外演出多场,赢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学校体育运动蓬勃发展,高水平运动队和普通学生代表队成绩斐然,截至2018年底在国家级及以上各类比赛*获冠军133项(次),其中羽毛球87项、跆拳道19项、田径17项、男子排球1项、射击1项、棒垒球2项、桥牌1项、舞蹈队4项。
学校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学校拥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61个,其中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6个(其中5个参与),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牵头)1个,国家能源研发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国家认可实验室4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9个,北京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首批首都高端智库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4个,建有北京市研究中心北京交通大学研究基地,以及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2个,其他省部级科研平台8个。近5年,学校承担了原“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有关部委的各类科研课题1万余项,科研经费38亿元。发表SCIE检索论文4942篇、EI检索论文7516篇、ISTP检索论文2627篇。申请专利2743项,获授权专利1418项。创立学术交流品牌“中国交通高层论坛”“交大大讲堂”,主办和承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60余场。获得国家级奖励1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55项,其中主持完成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主持完成的4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12.9亿元;图书馆纸本藏书、电子图书、网络资源等总量约1189万册,建有交通运输特色数据库。
十: 一、北京交通大学在哪里
北京交通大学地址在北京市海淀区上园村3号,该校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以上就是学历无忧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了解更多资讯敬请关注学历无忧。
本文标题:再看专业和学科(这是重点!这是重点!这是重点!):
wap地址: https://m.xueli.cn/newsdetail/238074.html
上一篇:中国定制衣柜十大品牌最佳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