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历无忧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科技考古考研专业学校排名 我想了解一下全国各大学的考古系,希望能够帮助到广大考生,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各院校考古学考研初试和复试备考方法详细汇总? - 百...
安徽大学文物与博物馆考研经验分享?

安徽大学文物与博物馆考研经验分享
1、 个人情况
我本科学的是文物保护技术,研究生报考的是安徽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二跨(跨学校、跨地区,专业并不算跨,因为安徽大学文博涉及到文保的东西还挺多的)、二战上岸。
2、 关于择校和择专业
我是2020年4月2日开始一战复习的。起初,关于择校和择专业都很草率,并没有过多的收集信息,属于随大众选手。对于我的专业来说,北京科技大学(211)是个很好的选择,专业发展前景很好、也很强(讲实话主要是看中了地区,选择北京是为了方便追星)。
所以,我很快就决定了要考北科大的科技史专业。这时候并没有关注该校的报录比情况(莫名地觉得我肯定能考上)。七月中旬,我看到自己一直关注的一个公众号发了一篇推送,内容大概就是安徽大学文博系某实验室要招收文物保护技术的硕士研究生,然后我就给该实验室的老师发了邮拍握件,老师也建议我考取他们实验室的研究生。通过搜集安徽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报录比、录取分数、真题、参考书目,随后也听取了老师们、学长、学姐们的很多建议,反复斟酌,于是决定换学校、换专业了。做这个决定最重要的原因是该实验室的老师的研究方向我非常感兴趣,并且想以它们作为我未来的职业方向。于是从2020年7月21起,正式复习,开始看书、看论文、整理笔记等等。
(1)安徽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历年报录比如下:
(2)安徽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考研改革情况:PS:文物与博物馆专业虽然是专硕,但是安徽大学文博专业考的是英语一。22考研,安徽大学有5名报考文博专业的学生优先调剂去了考古专业,其中包括最高分(421分)和几个较高分数,所以22考研安徽大学文博专业的最高分为415分。21考研,安徽大学有4名报考文博专业的学生优先调剂去了考古专业,分数排名是文博专业的1~4名,所以21考研安徽大学文博专业的最高分为404分。
安徽大学文博专业考的是政治(55分)、英语一(55分)、文博综合。考题从2020年开始有了改革,试卷不再区分文、理科答题板块,改为选做题,例如11道名词解释选做6道等。
3、 初试经验(我是二战上岸的,所以两年的学习方法会有所不同。)
经验总结
(1)英语
1)经历篇:
一战的时候,英语是从4月2日开始的,最初是先背单词(不背单词和红宝书同时刷,但红宝书不推荐,太多太杂了!),四月中旬开始听语法和长难句,老师推荐刘晓艳,她讲课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而且经常会以自己的经历来激励考研学子(或许有些人会觉得她废话很多哈哈哈,但我觉得还挺有趣的,顺便可以休息一下!)。在这期间,我用的是她的《不就是语法和长难句吗?》这本书,跟着课程,将习题全都做了,感袭行庆觉自己的语法进步很大,基本所有的句子都能自己分析了。七月中旬的时候开始刷张剑的黄皮书,刚开始的时候错的特别多,心态爆炸,之后自己慢慢复盘,看黄皮书的解析,准确率慢慢上去了,但仍然达不到我的目标分数。之后又听了何凯文的阅读技巧,当时感觉有点用,但后来才发现并不适用于我,可能我一战英语没考好就是因为没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做题方法。新题型和完形填空都听了刘晓艳老师的课,感觉还带兆不错!翻译没有练过。小作文听了一下刘晓艳老师的课,看了一下写作重点,觉得自己能写出来,然后就没有准备。大作文听了李晓艳的课,自己写了三个作文模板,然后将模板和潘潘老师的模板结合了一下,形成了我自己的模板。临考前留了三套题自己模拟,每次都是67左右,一直都没考到自己的目标分数。最后也因为21考研英语一过难,考场上没有稳住心态,所以没有考好,但也比校线高十来分。
二战的时候,从五月份开始就一直在刷不背单词,六月下旬到十月份,基本每天都会刷一篇真题,然后听一下唐迟的阅读讲解,开始可能觉得有点用,但效果也不大。之后又听了两节斌斌老师的课,不适合我。十月份开始做新题型,听了一下刘琦老师的课,但是好像对我用处也不大,或许是我一直都没有将自己的阅读解题思路转换过来。完形填空没有听课,直接自己做的,但是准确率还可以,一直都是8~9分左右。作文也没听课了,用的还是一战时候自己写的模板,然后就自己练,微信有一些作文批改小程序,可以免费批改。但是二战英语还是没考好,又考了一战那个分数(气死我了,因为22考研英语一真的不难,我考完还检查了一遍,感觉自己客观题全对,至少能考75分,结果啪啪啪打脸;另一方面也很丢人,因为22考研安徽大学文博专业的英语平均分是77,我拖后腿了!),可能是因为我没做总结,自己也没有接触过新题,还有就是过于自信了(因为四六级都过了,从小到大也一直觉得自己英语还凑合的,感谢考研让我认清了自己,我就是个英语渣渣!)。
2)经验篇
建议英语单词越早开始越好(可以早于四月份),刚开始先把所有的单词过两遍(截止时间到七月份),然后反复背核心词汇,真题里面不认识的单词一定要摘出来反复记。阅读可以七月份开始,找到适合自己的老师,正所谓得阅读者得天下,一定一定要把阅读的分数提上去!!!大家都说斌斌老师讲得不错,但是还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老师。新题型八月中旬开始,老师们讲的内容都差不多,可以去听听刘琦的,但都很玄学,还是要自己多练习。作文可以十月份开始,一定要自己整理模板,老师推荐潘潘,自己可以在网上多积累一些语料,考场上可以随机应变,写出更加出彩的句子,让自己的作文更好!
PS:英语一定要多练习、多总结,一定要把错题和错误选项分析清楚,不要像我一样,觉得自己会了就不做了,不要过于自信,要对阅读保持敬畏之心!以上是我自己的复习安排,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自己的英语复习计划。
(2)政治
1)经历篇
一战的时候,七月多随大众*了肖秀荣四件套,在哈哈哈哈中听完了徐涛老师的课,很敷衍地刷完了1000题,简直惨不忍睹,错了的题目就看一下答案,然后就是:哦,原来是这样!从来不会翻书,只是看了一遍答案,之后又刷了肖八,别人最低三十多,我二十多,我记得有一次,刷完第三套,我24分,我同桌38分,我立马哭出了声,我太拉了。被现实打醒,认真看了一遍徐涛的小黄书。之后又*了徐涛的押题,但是没时间复习了,一眼都没看,肖四是考前一周背的,只背了两套,还没背熟,我真的背不会政治,官言官语太难了!结果21考研,肖秀荣大题全压中了,然而我没背会,不会写,选择题也一塌糊涂,只考了64分。对不起,我是个辣鸡,我拖社会主义后腿了!
二战的时候,八月份听了一下徐涛老师的马原课,然后自己刷了一遍1000题,之后又二刷了1000题里面的重点部分,听了腿姐的技巧课,非常有用,强推!!!又刷了一下历年真题,把技巧带到真题里面自己体会。之后看了几遍腿姐的背诵手册(很适合我),又刷了肖四、肖八、徐六、腿四,基本把市面上那些考研政治主流老师的选择题都刷了两遍。大题背了肖四,四套都背了,但马原没压中,现场一边抄题目一边瞎编的,还有一个大题自己好像没记熟,答了一半没时间了,最后政治政治分数也还不错,我很满意。
2)经验篇
政治暑假就可以开始慢慢听课了(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得听,不要都听,个人建议只听马原部分就可以了,其他几部分自己看书),边听边刷1000题,错了的部分在书里面标注一下。然后听腿姐的技巧课(九月份),一定要听,特别适合我这种“政治盲”,把技巧用到之后的选择题刷题过程中,你的选择题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在这期间多翻翻腿姐的背诵手册,多看看肥肥的笔记(真的很好,条理清晰,很适合我这种政治懒人)。选择题(十一月份)建议把主流老师的题目都刷一下。大题的话(考前两周),腿姐和肖秀荣老师的可以都背背,腿姐这两年压的特备准!以上是我认为还不错的政治复习安排,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
(3)专业课(专业课才是王道,一定要多下功夫在专业课上!!!安徽大学文博的考试范围涉及考古、博物馆、文物保护、文物学、文化遗产这五块儿。)
1)经历篇
一战的时候,七月中旬换了学校和专业,下旬开始看书,八月中旬的时候基本把参考书目都过了一遍(只是看了一遍,在书上划了划线,内容啥也没记住),然后就*了复习资料,一边看复习资料,一边看论文,自己整理,作总结。八月底的时候开始背书的,边背边看论文边总结。九月中旬的时候开始做真题,不会的题目就查论文、看书,自己写答案。十月中旬的时候一轮背诵结束了,只是背过了而已,啥也没记住。之后又翻了一遍参考书目,这时候看比第一遍好多了,背过一遍笔记,至少知道重点是什么了。十月底又开始二轮背诵,在这期间,依然是边背边总结,反复背,一直持续到考前前三天,因为政治没背,就狂背政治,专业课没时间背了,到最后也没记熟,还因为英语考完心态没稳住,导致专业课也没考好,名词解释一塌糊涂,但是最后专业课分数还挺不错的(虽然可以更好)。其实现在看来,专业课主要是因为开始的时间晚了,整个复习时间都很仓促,而且自己本身对考古、博物馆、文化遗产这些都不熟悉,尤其是博物馆,太“哲学”了,书里面有些内容都看不太懂,论文也是。考古对我来说,就是太多太杂了,比如那么多考古学文化、瓷窑遗址、城址、考古学家我都混淆了。专业课没有形成自己的学科体系,一味地背书真的不行!
二战的时候(我一战是复试被刷了,录取最低分是374分,所以安徽大学文博是从21考研开始卷的,不是22考研!),五月份在慕课上听了一下安徽大学文博系的老师讲的博物馆和考古的课,做了一下笔记。6~8月份我在实习,所以没怎么看书。七月份到八月底,我基本每天下班之后都会看一篇博物馆的论文,看的是严建强老师的《缪斯之声 博物馆展览理论探索》这本书里面收集的论文,然后自己作总结,提炼观点,将观点改成题目,自己给自己出题,然后写答案。后续的文保复习也是这样的。九月份回家之后,刚开始的一周用来调整自己的状态,也开始慢慢背书了,但是效率不大高,而且刚回家还有各种事情,正式复习是从九月中旬开始的,学了一周之后得肾结石了,又停下来了,后面一周时间只能站着看看书,所以就看了一遍参考书目。九月底才开始复习的,但是整个九月也并不是什么都没干,至少我把一战用过的复习资料,还有实习期间自己总结的东西全都过了一遍。10月1号到12号又把这些东西都过了一遍,在这期间,重新分析了一遍真题。13~18号做了思维导图,每个版块都做了思维导图(我的思维导图是框架式的,并没有很细),10.20~11月5号照着思维过了一遍资料,真的很难!因为我之前都是先看一遍答案,划一下关键词,然后自己复述,基本很快就能记住了。
用思维导图背书,就是一个题目,一个框架,几个关键词,其他的都要自己联想,所以这轮背诵对我来说真的很难,差点放弃这种方法了,但是坚持下来之后,在下一轮的时候就很轻松了,有逻辑、有框架、有关键词,真的很好记!强推思维导图,一定要做!!!然后这种复习方法一直持续到考前三天,在这期间,我每次背累了的时候都会停下来看论文,自己给自己出题,然后总结答案,这种方法也很棒,因为不管是答真题还是自己出的题目,都能锻炼自己的答题思维,这样才能做到会答题。最后三天我把所有的复习资料看了一看,然后就上考场了,最后专业课还挺高的,但其实我专业课在考场上又出状况了,不然还能更好!这是我考完自己分析了一下题目,给自己的估分情况以及自己的目标分数:
2)经验篇
专业课越早开始越好(四月份),一定要好好看书,做笔记(截止时间到七月中旬),做思维导图(七到八月份),形成自己的学科体系。同时一定要多看论文看总结(贯穿整个复习过程),这样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答题的过程中,引用一些论文中的观点,这样会让你的答案更加丰富、饱满。专业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握好方向和侧重点,不要复习偏了,反复背、反复记,多复盘(直至考完)。
考题分析
(1)题型
安徽大学文博考题从20考研开始就发生了变化,考生可自行选做题目。题型包括名词解释(11选6)、简答题(11选6)、论述题(5选3)。从近三年的考题来看,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都是比较简单的,书和论文里面基本都能找到答案,论述题很灵活,也比较难一些,基本都是跟着热点走的,所以一定要多看论文,多关注行业热点。
(2)参考书目
考古:陈虹《当代中国考古学》、项隆元《中国物质文明史》
博物馆:严建强《博物馆理论与实践》
文物保护:王蕙贞《文物保护学》或者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
文物学:李晓东《文物学》
文化遗产:都可以!
PS:一定要多看安徽大学文博系老师的论文,一定要多看多总结!!!
4、 复试经验
(1)进面及录取情况
21考研,安徽大学文博招生16人,因为考古学调剂的原因,最终录取了20人,27人进面,复试录取率1:1.35,进面最低分365分。
22考研,安徽大学文博招生14人,因为考古学调剂的原因,最终录取了19人,22人进面,复试录取率1:1.15,进面最低分370分。
(2)复试内容
1)英语自我介绍部分(难度系数三颗星)
准备好自我介绍,抠字眼,自我介绍中的每个点都要准备好,老师可能会根据自我介绍来提问,还有一些常见问题,有时候真的很发散。
2)个人陈述(难度系数一颗星)
自行准备好就可以了,这一趴不提问。
3) 专业课(难度系数五颗星)
抽题,这个看运气,抽到什么回答什么。具体要准备初试的内容、文博系各位老师的论文、行业热点等。
(3)复试特点
近三年都是线上复试,初试比重大(7:3),最终录取基本和初试排名不会差太多,除非复试表现过差。老师们都很好,很温柔,不要紧张,自信回答就好了!
5、 学姐忠告
第一,请不要为了逃避就业或者因为从众心理而考研,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考研动机,不然很难坚持下去。虽然现在都在追求高学历,就业形势也不好,但考研不是唯一的出路,考研也并不是适合所有人。考研这条路它更需要的是内在驱动力,它会不断push你。
第二,选一个适合自己且不压分的学校,把握好方向,好好努力,坚持下去,你必是硕!
第三,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规划,按部就班,每天完成目标任务就好了,不要贪多,不要跟别人比较,不要*太多资料,把已有的东西消化掉就可以了。
第四,做好查漏补缺和复盘。
第五,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侧重点,老师们的研究方向都不一样,出题肯定也很不一致,不要拿文博三大本来复习安徽大学文博,不然你的复习方向很可能就偏了!
第六,一定要有答题思路,总分总,框架式地按点作答,不要一股脑儿啥都往上写。
第七,一定一定要休息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以的话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去锻炼身体。不要一味地拉长学习时间,保证效率就好了。
以上是我的经验(避坑)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具体的复习规划还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找到最适合、最高效的学习方法,就事半功倍了!考研不易,希望你们都能坚定目标,好好努力,加油加油加油!
三:大学生是国内考研好还是国外读研好?

大学已经算是半个社会了,总是会遇到很多困扰的难题。其中绝大部分的大学生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难题——毕业后到底是国内考研或者考公务员,还是申请外国学校进行读研。我就自己对考研和读研的看法分享一下,给大家具体分析分析,主要分为:考研、读研的趋势、考研、读研的区别、国内、国外名校对比、正确看待升学和个人建议。
一、考研、读研的趋势
根据国内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方数据统计,2020年全国 硕士研究生 报考人数为341万人,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越为377万人,并且这个数值还在逐年增加,可见国内的考研“内卷”程度越来越大。同时录取难度也是非常大,2020年考研落榜率高达73.4%,考研的人数逐年增加,考上名校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很多同学也都考虑过出国留学读名校硕士将来回国找工作,不管是哪种方式都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一定要慎重考虑。其中考研人数数据可以参考下表。
从另一方面想想,我们考研读研都是为了能提高自己的学历,在面试官那里得到认可。一般而言,面试官首先从简历上看到的就是 应届毕业生 的毕业学校,一些大厂就需要国内985、211或者是重点院校的。如何没有满足学校这个条件,即使是硕士、博士都有可能被面试官pass掉。但是对于海外读研来说,可以很容易申请到世界排名前200的学校,而在国内保研都不一定能上985或者重点院校,这也是很多同学选择国外读研的趋势所在。
二、考研、读研的区别
考研的人数逐年增加,考上名校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很多同学肯定考虑过出国留学读个名校硕士将来在回国工作。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出国读研、国内考研或考公务员只能选择一个,也就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
出国留学或者国内读研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准备,大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家庭条件好好考虑,选择了就好好准备。下面本着个人跟大家简单谈谈国内考研和国外读研的异同。
1) 文凭的角度
不管是在国内考研还是在国外读研,其目的都是获得文凭,都是被认可的。相对来讲,在国外读研可以申请到 QS世界大学排名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靠前比较好的学校。简单点说,在国内考研考个985都不一定能进入QS排行榜前200名,但是在国外进行申请就相对容易进入QS前200名的高等院校,前一百名的院校比较难。然而在国内想要进入一个很好的院校就需要自己的本科成绩相对较好才行。
2) 费用的角度
费用方面不容置疑,国外读研的费用相比较国内读研的费用高很多(这点主要看自己想去的哪个国家留学读研而不同,比如说:美国、 英国留学 费用相对比较高;在新加坡、韩国的留学费用就相对比较低。)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一年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的高昂学费还是很难承受的。
相对而言,在国内考研读研州闭睁在成本方面就会比国外读研低很多。一方面,国内读研的学费比国外读研的费用低很多。另一方面,国内读研的生活态瞎费用是比国外读研的生活费用低的,而且国内很多学校都会设立奖学金的项目,据我了解,研究生每个月都会有补助,虽然金额不多,但是也能补贴一点生活费用的。
3) 学制的角度
国内、国外的读研在学制方面也是存在巨大差异的。一方面,国外读研的学制相对国内都是比较短的,适合那种急于获得硕士学历的学生;国内的研究生普遍的学制都是在两到三年,需要学习的科目多、研究的范围和项目也是比较多的。另一方面,国内是有保研、保博的定义存在的,平时多多努力学习就可以不用参加考研考试直接录取。但是在国外是通过递交申请(相当于offer的形式)的方式获得院校就读资格的,相对而言就没有保研、保博的说法,而且最重要的是册岁在国外想要读博士,需要申请后就读大概50个月,如果坚持下来了就是博士生了。
4) 难易的角度
相对而言,国内考研难度比较大,想要考一所重点学校更是不容易。国内在每年参加报考考研的时候只能选择一个专业和一个学校。这样看来,国外申请学校的选择还是比较多的,你可以同时申请好几个在不同国家、对本科成绩要求不同的多个学校,想要申请比较好点的学校,特别是在QS排名中前一百的学校就需要本科成绩出众。但是在选择不是很有名气的学校还是很容易申请到的。
总而言之,不管是国内考研还是国外读研都是升学的一种,都是通过学习拿到文凭后找工作。在选择方式时要结合家庭经济状况选择,如果家庭比较殷实,想趁着年轻出去体验一下或者闯一闯也是可以的,申请一个外国学校;如果家庭条件不是那么好,也想出国的,可以努力通过考研在将来通过其他方式出国学习也是可以的;最后如果自己本身也不怎么想离家那么远,也可以在国内考研学习后工作的。
三、国内、国外名校对比
1) 学校数量对比
在国内目前的数量上看,隶属于985的学校一共有39所,隶属于211的学校一共有116所。国外的大学总体来说好的大学还是很多的,但是在各个国家上、还有就是他们的申请成功率上是比国内的985、211比较低的。相对而言在国外申请名校的成功率上是比国内大学偏低的。
2) 学校排名对比
在国内学校在全世界排名前五十的学校有: 清华大学 (17)、北京大学(30)、 复旦大学 (44)。这里拿 澳洲 的大学的名校排名说说,澳国立大学(24)、墨尔本大学(39)、 悉尼大学 (42)、新南威尔士大学(45)、昆士兰大学(48)等。在世界排名上这个说,排名靠前的还是一些国外的大学,数量上也是比较多的。
四、正确看待升学
前面已经说过,国内考研的“内卷现象非常严重”,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正确的看待考研、读研,并用经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内卷现象。
1) 正确看待学历
首先,大学生考研或者国外读研都是升学形式的一种,需要正确的看待学历。 马克思 说:“人们重视怎么认识世界,但问题恰恰是怎样改造世界。”一方面,很多同学都是抱着不立志于搞科学研究,不愿意作冷板凳,想着将研究说或者博士读完就出社会直接找工作就业。但是往往在就读硕士期间是非常重要的,在此期间坚持锻炼好学术能力和工作需要的职业技能在将来找工作是非常容易的,也是比较容易实现个人价值的。如果自己十分热爱科研,想要在学术领域有很深的探索或发展,可以选择进入高校、研究所工作,还可以选择读博士;但是这一切如果都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而做出的决定,对于进入社会产生恐惧,从始至终都认为自己没有准备好,那么读博士还是需要慎重。另一方面,读研读博都是要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学习,而不是盲目的学习。比如说:在校期间考取了很多相关的技能证书,这些证书就是证明你能力的凭证之一。学师范的同学可以考 教师资格证 、普通话等级证书;学习外贸的同学可以考 商务英语 证书、外贸相关的技能证书;甚至是想要进入国家单位的可以提早准备复习参加 公务员考试 。这些都是有目的的学习,有效减少迷茫性。
2) 科学认识就业
不管是读研还是考研都是为了以后出社会找工作就业做准备,因此科学的认识当今时代的就业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也是需要提高自身的创造价值能力,提高个人的能力,梳理正确的就业观念。一个很好的比喻就是:“我们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往哪里搬。”毕业后能进大厂就进大厂,能进 体制内 就进体制内,如果都不行那就 灵活就业 。一个特别的例子:疫情期间,国家鼓励 地摊经济 ,鼓励摆地摊不是真的让大家去摆地摊,而是要重视多元化,灵活就业,摆脱贫困思维。再想想以前中学时代学习的历史课本上:“中国是属于农耕文明,有一句话叫:“恒产着有恒心,很早以前就有升官发财的观念。“很多同学都是持有”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所以,在读研前一定要要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如果这条路不好走,我们就换条路,如果这个专业不好就业可以趁早转行,这才是正确的就业观。最后,转变观念的同时也要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踏踏实实提升自己的能力。
五、个人建议
如果你是一个超级学霸,又不差钱,那当然是追求世界排名更好的学校,去接受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
如果你是一个成绩一般般,经济条件也一般般,又想出国又在犹豫要不要在国内读研的话,还是下不了决心。我给你一个踏实点的建议,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情况选择。比如:自己的专业是高科技类型的专业AI、 计算机科学 、软件工程;或者是跟世界接轨的专业商业、金融、经济等,那我建议你可以加个油门努努力看看能不能申请到世界排名更高的学校就读。
那如果你是一个成绩一般般,经济条件有压力,但又不想放弃自己,想要努力拼搏一下。在这里我建议你在毕业后可以先工作一到两年时间再到国外留学,在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下再出国的压力就会小很多。主要考虑:学校排名、申请难易程度、费用等。记住不要忘记推荐信哟。
四:我想了解一下全国各大学的考古系

以上,就是学历无忧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科技考古考研专业学校排名 我想了解一下全国各大学的考古系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成人高考相关信息,敬请查阅学历无忧网。
本文标题:科技考古考研专业学校排名 我想了解一下全国各大学的考古系
wap地址: https://m.xueli.cn/newsdetail/212259.html
与“科技考古考研专业学校排名 我想了解一下全国各大学的考古系”相关推荐
成人高考护理专业学校(成人高考护理专业学校分数线)
成人高考历史试题(成人高考历史专业学校)
成人高考专业学校(成人高考历史专业学校)
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详细介绍,电大中专招生,来考网
中央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你不熟悉的实用中专(中央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是不是中专)
电大丨中央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2020招生简章(中央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2020年招生简章)
中央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中央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校长)
「一年制」中央广播电视中等专科学校(中央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一年制)
中央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招生简章(无需到校)(中央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 招生简章)
中央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教育部唯一直属成人中专(中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