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职研究生 > 招生专业

军事历史考研学校排名 求最新的大学排名.

一:全国英语专业考研前50所学校的排名

下面是2008年全国英语专业考研重点院校的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北京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均为一级博士点 1919年北京大学建立英语系,胡适任系主任。至今已有83年的历史。北大英语系是我国第一批硕士点和博士点之一,也是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博士后流动站和国家第一批重点学科点。研究门类齐全、研究实力雄厚。英语系研究生共设有英语文学、英语语言学、美国研究、翻译研究、和英语教育等五个专业方向,学制为3年。现任院长程朝翔教授。 教授2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22名。英语系出版了大量学术专著、骨干教材和优秀译作。 攻读博士学位继续深造、在国家部委、外事部门、各级*、新闻出版等外事部门任职 2、北京外国语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均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英语学院成立于2001年,现任院长为孙有中教授。下设英语系、国际新闻与传播系和翻译系,并设有十个研究中心:英美文学研究中心、语言学研究中心、翻译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英国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爱尔兰研究中心、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心、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英语系教学层次齐全,除优秀的本科教学外,还拥有历史较悠久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点、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英语系硕士研究生层次有语言学、英美文学、翻译、美国研究、英国研究和澳大利亚研究六个专业,学制两年半。每年的招生规模为90人左右。硕士研究生一般要求在两年内修完专业课程12门,在第二学年结束之前(5月),通过资格考试和开题报告。英语系博士研究生层次有英美文学,语言学,美国研究三个专业,有博士生导师12人,每年招生约20人。 拥有博导师 41人、硕导221人,教授113人、副教授177人。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员2名,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13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名,享*津贴128名。 各部委、各级*、企事业单位翻译或外事部门、中国驻外机构、涉外出版、传媒的海外部、涉外企业、跨国公司,从事口笔译或与语言文字相关的跨文化交流等 3、复旦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 复旦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创立于1905年复旦大学成立之初,目前,该专业共有两个博士点(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硕士点(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 个博士后流动站(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阶段2-3年,博士研究生阶段3-4年,主要课程和研究方向包括:英语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用学等)、英汉双语词典编纂学、英美文学、翻译理论与研究等。博士后流动站方向与此大体相同。复旦大学外语学院现任院长为陆谷孙教授。 有教师27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8人,博导8人,硕导12人。在语言学、词典编纂、莎士比亚研究、英美文学、翻译等研究方面显著。 国家重要*部门、国内外重要的教育、商务、企业、新闻传媒机构、以及各国驻华机构等。 4、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1965年开始招收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2002年分别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是教育部"百所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之一。英语语言文学于2004年教育部试点评估时被评为优秀,200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被评定为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学院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交际英语和英语语音,至2006年,英语语言文化学院累计培养了本科毕业生6000余人、硕士研究生近500余人、博士研究生80余人。现任英文学院院长仲伟合教授。 有教师112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21人,博导11人,包括桂诗春、王初明、陈建平、吴旭东、等。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 5、南京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均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南京大学英语系的前身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7年设立的英文专修科,1993年成立南京大学外语学院。历史悠久,基础厚实,其中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务院学位办1981年批准的首批博士点之一,2002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在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双语词典编纂等领域成绩显著,特别是美国文学研究优势明显。英语系现任主任丁言仁。每年招收英美文学、英美文化研究、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翻译研究、双语词典研究等方向各类硕士研究生55-60人,博士研究生15-20人。 有教授、副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10人,有19人国内外著名高校博士学位,大部分教师曾到英美国等国家进修深造。 大专院校任教,相当人数进入新闻出版、外资外贸企业,部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赴海外继续深造。 6、上海外国语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均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系上外历史最悠久、教学规模最大、科研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其英语语言文学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本、硕、博层次分明、专业方向门类齐全,拥有一个博士后流动站、两个博士点(13个博士专业方向)、两个硕士点(8个硕士专业方向)、两个本科专业方向。在校本科生近千名,硕士生600多名,博士生150多名。教学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奖。英语学院还承担了多项国家和上海市重点科研项目,成果斐然。 有博士生导师6人、教授9人、副教授16人,在全国英语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很多学科带头人占据全国外语界制高点。 国家部委、市级机关、外贸公司、新闻单位、金融机构、咨讯机构、国有大型企业外资企业、出版部门 7、*外国语学院 英语语言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均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外国语学院是我军惟一的外语学院,地处洛阳。1981年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涉及文学、法学、军事学三个门类的八个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和俄语语言文学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学院开始接收汉语专业外军留学生。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已成为一所以文为主,文理渗透,多层次、多语种、多学科、教学设施先进、办学规模和效益较好、教育质量较高的全国重点高等专业外语学院。 1992年以来正式出版的学术专著、辞书和译著14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350余篇,获得军队和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50余项。 教授、副教授、高工170余名,博士生导师12名,教育部高等院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员1名。享受*津贴者20人。 8、北京师范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1912年成立。2002年12月,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成立。现有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点,以及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教师人数 117,教 授 20人,副教授 42。外籍教师 12。 深造32%,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占11%,教育系统45%,出国留学3.2%。 9、中山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 中山大学外语学院在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办该大学时设立,1992年正式成立。目前有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五个硕士点和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其中我院的英语专业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广东省重点学科。 2000年以来,学院共培养了博士毕业生20人;硕士毕业生166人;本科毕业生611人;学院承担了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科研项目37项,出版专著16部、译著64部、工具书6部;编写教材84部;编著著作6部。 教师8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和副研究员 27人;博导5人、硕导36人;客座教授 1人、*教授4人,外国专家13人。 10、南京师范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 外国语学院于1986年建成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1990年与文学院联合建成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点,1998年建成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2000年与文学院联合建成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点,2003年建成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和俄语语言文学硕士点、日语语言文学硕士点,2006年建成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和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998年申报的"英语语言与文化"项目被列为国家计委、国家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学院下设:英语系、欧洲语系、东方语系、翻译系、研究生部、大学外语部以及多个研究中心。全日制学生1430人,其中博士生17人,硕士生337人,教育硕士等研究生层次的学生255人,本科生821人。共有学生15000余人。近10年来出版了学术专著50多部,教材、工具书、编译著等100多种,发表论文约500多篇,已完成或正主持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项,国家教委和省*、省教委科研项目40多项。 有教职工203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41人,博士20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25人,其余的教师多数都具有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还聘用了英、日、俄、意、法等语种外国专家或外籍教师。 学院主要培养中等及高等院校的师资和涉外部门的翻译、文秘、管理人员等。学生的就业率多年来约百分之百。 11、南开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其前身为1919年成立的南开大学文学院英文系。现任系主任为苏立昌教授。70年来,著名学者梁宗岱、卞之琳、罗大冈、查良铮、司徒月兰、李宜燮和高殿森等先后在我系任教,著名英籍女作家韩素音等被聘为名誉教授。英语专业还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且是天津市重点学科。2003年设立南开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4年经教育部评估,我院外语学科位列全国一级学科前十强。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20人左右,本科生100人左右。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000余人。 现有教师31人,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8名,博士生导师7名,硕士生导师9名,外籍专家10名。 国家机关、高校、外事外贸、新闻出版、金融、军事科研、经贸旅游等从事翻译、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12、上海交通大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由英语系、日语系、大学外语教学部、语言文字工程研究所、国外考试中心、语音语言实验教学中心等组成。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和第二考试中心也设在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学院现有1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和2个本科专业(英语;日语)。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界和应用语言学界享有一定的声誉。现有学生496人,其中本科生327人,硕士生122人,博士生47人。 学院现有教职员170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44人,讲师70人。王同顺教授现任院长。 13、同济大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 同济大学英语系1979年成立。1986年同济大学外语系开始招收科技英语研究生班,1990年开始招收科技英语专科生,1993年起招收科技英语本科生,1998年取得"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又获得"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济大学英语系在专门用途英语,语用学,功能语言学,翻译理论及应用语言学等方面,有一定的特色。 现有教师15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系主任为向明友教授。 14、北京语言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外国语学院始创于1964年,下设英语系、亚欧语系和日语系。有英语、法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语、朝鲜语(韩国语方向)等七个专业。英语系现有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现有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1,600余人。学院各专业研究方向鲜明,在语言文学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当代西方文论、同传教学研究具有明显的特色。 有教师35名,其中正副教授22人,外国专家8名。方立、朱文俊、李燕姝、王振亚、宁一中等为我系教授。 毕业生活跃在外交、外事、传媒、外贸、金融、中外文化交流、教学科研等岗位 15、东北师范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东北师大外国语学院创建于1950年,1996年撤系建院。下设英语、俄语、日语、大学外语、对外商务(在东北师范大学净月校区)5个系。拥有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2个学科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课程与教学论等5个学科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现有教授21人,副教授39人;有博士生导师6人,外籍专家8人。 大中专外语师资,科研、涉外单位外语高级人才,国际(电子)商务人才。 16、福建师范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外国语学院成立于1972年,学院现有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与文学院联办)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学位授权点,在读研究生200多人。科研硕果累累,近5年出版学术著作18部,译著41部,发表论文557篇,同时还编写和出版了大量教材。在历届省社科优秀成果评奖中获奖级别和数量均居全省同类学科第一,所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的数量居全省同类学科第一,具有教授职称的学科骨干人数亦居全省同类学科第一。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82人,教授16人,教授、副教授占40%以上,硕士、博士占70%。 历届中有60多人考取了北大、北外、上外、广外、及英美等大学博士,成为各自领域的专业人才及学术骨干。 17、河南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外语学院在全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同类学科中居于前列。1978年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1998年,获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国内地方大学中第一家获得该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2000年,外语学院又获得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自1988年以来连续五届蝉联河南省重点建设学科,并于2000年被确定为第一层次的省重点建设学科。 教工92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8人,副研究员2人,副编审1人,具有各种中级职称的34人。 18、湖南师范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外语学院始建于1938年,钱钟书等知名学者曾先后执教于此。下设英语语言文学系,俄语系、日语系、翻译系和商务英语系。有 1个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外国语言文学)、7个硕士点。已形成以蒋洪新、肖明翰(英美文学方向),黄振定、蒋坚松(翻译方向),白解红、石毓智(语言学方向)为主要学科带头人,以中青年教师为基础的强大的师资队伍。学院与美国、英国等30余所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在校硕士研究生148人,博士研究生28人,全日制本科生1162人。 教授19人,副教授25人;博士、硕士学位或曾留学英、美、加、俄、日、澳、新等国的80余人。 19、华东师范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华东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始建于1951年,1993年成立外语学院。1981年英语专业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增设博士点。在全国享有一定的声誉。该系出版了多种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学术专著和教材,多次荣获各种国家级、地区级和市级的奖项。经过多年努力,该系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学科涵盖了英语语言学、英语语言教学和英、美、澳等国家的文学和文化。全国著名英语教授方重、葛传�恕⑿煅嗄薄⒅莒懔肌⑺锎笥甑认群笤诖酥唇獭� 现有职工192名 大多分配到高校、中学、出版社、电台和电视台、*外办、独资和合资企业等单位工作。 20、华中师范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是华中大学英语系,创办于1924年,距今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现设有英语系、俄语系、日语系、法语系、公外系5个教学单位,英美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翻译研究中心和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中心四个研究机构。有英语语言文学和中外语言比较二个博士点。英语专业是我校的品牌专业,并列为湖北省高校本科品牌专业立项建设项目,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是我校的重点学科。2003年英语语言文学被评为湖北省外语类唯一的省级重点学科,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使该专业成为湖北地区唯一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有教师38人, 其中正副教授30人,博导2人,硕导18人,近三年承担国家社科项目8项,部级12项,出版专著20部,论文100多篇。 21、清华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成立于1926年。我国许多著名学者、教授均出自本系,如曹禺、钱钟书、季羡林、荣高棠、查良铮、王佐良、许国璋、李赋宁、英若诚、胡壮麟等,他们为清华大学外语系赢得了极高的声誉。1983年外国语言文学系复建,现设有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三个硕士学位点。科研方面成绩显著,有20多篇被SSCI和 A&HCI 收录。 有教授21人,博导 6人,外语系现主任罗立胜教授,副系主任刘世生教授、吕中舌教授、张文霞教授。 22、山东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山东大学1930年建立外国文学系。梁实秋、洪深等知名学者先后任外文系主任,2000年组建成立外国语学院。目前拥有英语、俄语、日语、朝语、法语和德语六个本科专业,其中英语语言文学1978年获硕士学科授予权;1996年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1998年定为山东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0年获得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术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居于全国高校同类院系前列。近年来,英语专业教授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学术成果逐年增多,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奖。 学校共有本科生1228人,硕士生421人,博士生42人。 有教职工276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91人,现任院长、英语学科带头人郭继德教授兼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等多个学会副会长。 任职于*机关、高校和科研机构。 23、对外经贸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英语专业设立于1951年学校成立之时,现为"211工程"大学校级重点学科。其中商务英语专业2007年已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高校唯一招收商务英语本科的专业。英语学院下属的四个学系,即通用英语系、商务英语系、语言文学系、及翻译系。英语专业下设翻译方向及英语传播方向。翻译方向研究生阶段分为口译和笔译两方向。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发表近500多项科研成果,其中论文/译文249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220部,词典13部,从国家、教育部、学校共获得科研项目46项,经费总额85.6万元,其中包括有影响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及北京市等国家及或省部级项目。此外,《商务英语阅读》、《金融英语阅读》、《 高级商务英语听说 》等三门课程还获得北京市精品课程。对外合作和交流不断扩大,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94人,60%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90%以上的教师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 就业率和就业层次历年名列前茅。20%考取本国及英美研究生,80%在外企外贸、企事业单位及外交部、商务部、驻外使领馆、银行、国际组织任职 24、四川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外国语学院始建于1986 年。下设英文系、日文系、俄文系、法德文系、大学外语部等 5 个教学单位。拥有 1 个博士点,招收英美文学、英美文化、翻译与跨文化交际、语言学等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拥有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日本语言文学 3 个硕士点。其中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为现当代英美文学、美国文化研究、加拿大文化研究、欧洲文化研究;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为现代英语及语音理论、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俄语翻译理论与教学。 学院现有教职工 247 人,其中专任教师 219 人,教授、副教授 91 人。 25、苏州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始建于 1956 年,如今设有八个系五个研究所。学院现拥有 1 个博士点(英语语言文学)和 3 个硕士点(英语语言文学、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俄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1994 年被列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2001 年评为江苏省属大学重点学科。英、俄语言文学在读硕士研究生近 180 名,年招收研究生 80 余名。 教职工 200名,其中教授16 名,副教授 60 名,教 师中获 博士学位者 16 名;外教10 名。 外交、外贸、教育和科研等领域 26、西南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外国语学院于2006年4月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与原西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合并而成,其前身为原川东师范学堂(1906年)学贯中西的大师吴宓先生,著名诗人、文学家方敬,翻译家邹绛等曾在此任教。现任院长李力教授。学院下设英语、日语、俄语三个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等各类层次学生3000多人。现有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多次获得全国和部、市的教学、科研奖。还建立了广泛的国际交流关系,。 教师215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57人;博导5人,硕导30人;博士13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在职教师26人。 27、厦门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前身外文系建于1923年。下设英语系、日语系、欧洲语言文学系和外语教学部,拥有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4个硕士点,英语语言文学1个博士点。外文学院英文系历史悠久,是厦门大学最早建立的系之一。1961年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开始招收研究生,1993年建立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点。每年全系在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有200余人。硕士生研究方向有:英美文学、英汉语言文化与口笔译、双语与双语词典研究、语言学。在校学生1171人,其中博士生36人,硕士生243人。 教师15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61人,外教30人。 毕业生历年供不应求签约率100%。在国家机关、学校、银行、国有企业、三资企业等单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8、浙江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始建于1928年,1999年成立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2003年学院更名为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下设英语文学研究所、语言学研究所等12个院级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应用语言研究所等四个校级研究所。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即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五个硕士点,分别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和俄语语言文学。2005年获得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在校学生998人,其中本科生782人,研究生216人。承担了十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 共有教职工233人,师资力量雄厚,并且已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由教授、副教授、外籍专家为核心组成的教学和科研梯队。 历届毕业生就业方向集中在教育、金融、国际贸易、旅游等方面。

二:求最新的大学排名.


军事历史考研学校排名 求最新的大学排名.
2007年中国大学最新权威排名介绍 一、排行要素 1、国家重视程度(各个时期的重点大学、国家投资力度)、实验室装备、对国家的贡献 2、学术水平(论文)、学科精品度 3、师资力量(博士的比例、来自名牌大学的比例、敬业精神及精神面貌、工作业绩及在全国同类学科同行中的地位) 、博导规模及效率 4、新生入学成绩、教学质量 5、学校的文化、理念、学风、校风 6、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状况进行加权分析---历史(权重10%)、现状(80%)和未来发展(10%)综合权衡。 二、中国的大学权威排名: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重庆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兰州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 中国大学最新权威排名介绍 自1952年至2000年,*中央、中央*、教育部一共公布了七次"重点大学"或"重点建设首批"名单,取其交集,集中于下述十所(即"2+8"十所) 名校,他们无愧堪称为"重点中的重点"。 "2"-世界一流;"8"-世界知名,按如下顺序: 北方:清华、北大、北理工、哈工大、西交 南方:南大、复旦、上交、浙大、中科大 再加上北航、天大、南开、人大、北师大这五所,共计十五所大学组成当今中国高校的国家队。 中国的重点大学 一、六所重点大学: 1954年12月,教育部在《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中,指定以下6所学校为全国性重点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 二、十六所重点大学: 1959年3月22日,*中央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指定以下16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 三、 1959年8月28日又增加4所重点大学: 协和医科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通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四.六十四所重点大学(16+4+44): 1960年10月22日,中央决定在原来20所(16+4)重点大学的基础上,再增加44所重点大学: 1、文理(苏式综合大学): 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理科)、兰州大学、 2、工科: 大连工学院、东北工学院、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华中工学院、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3、专门性大学: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邮电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铁道学院、北京化工学院、唐山铁道学院、吉林工业大学、大连海运学院、华东水利学院、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纺织工学院、同济大学、武汉水电学院、中南矿冶学院、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北京农机化学院、北京林学院、北京中医学院、中山医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北京政法学院、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体育学院 五、 1963年9月12日,教育部通知增加3所重点大学: 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 六、 1963年10月24日,教育部通知增加1所重点大学: 南京农学院 *至此,全国重点高校共68所。 七、1978年文革结束,国家又增加了一批重点高校,并重新宣布了过国家重点大学名单: 重点综合大学(17所) 北京大学 内蒙古大学 新疆大学 复旦大学 武汉大学 厦门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 兰州大学 中山大学 山东大学 湘潭大学 南开大学 西北大学 云南大学 四川大学 南京大学 重点理工院校(52所) 清华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中南工业大学 北方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理工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重庆建筑大学 东南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西北轻工业学院天津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大庆石油学院 东北大学 石油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吉林工业大学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燕山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河海大学 同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东华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青岛海洋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气象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 江苏理工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华中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长春科技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武汉工业大学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重点农业院校(9所) 中国农业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西南农业大学 重点医药院校(6所)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医科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上海医科大学 中山医科大学 华西医科大学 重点林业院校(1所) 北京林业大学 重点财经院校(1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重点艺术院校(1所) 中央音乐学院 重点体育院校(1所) 北京体育大学 重点民族院校(1所) 中央民族大学 重点外语院校(2所)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重点政法院校(2所) 国际关系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 重点师范院校(2所)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八、“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15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九、首批正式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22所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198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 22所高校首批试办研究生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医科大学。 十.1986年第二批试办研究生院的高校10所: 198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10所高校试办研究生院: 中山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因北京医科大学和上海医科大学分别合并到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目前实际只有31所研究生院(1+22+10-2=31)。 十一、2000年第三批试办研究生院的高校22所: 2000年6月教育部又批准了北方交通大学等22所高校试办研究生院:北方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山东大学、石油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兰州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2002年5月,教育部批准了哈尔滨工程大学、海河大学2所大学试办研究生院。后来又批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办研究生院。 至此全国总共有56所(31+22+2+1=56)研究生院。 十二、2004年教育部指定全国34所考研自行确定复试录取线的高校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 南开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复旦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吉林大学同济大学 南京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厦门大学 湖南大学 武汉大学兰州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 中南大学 重庆大学 山东大学 四川大学 十三、首批拥有教授任职资格审批权的高校(32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十四、31所副部长级大学(14+7+11-1=31) (一) 1992年中央指定:14所书记、校长职务由中央管理的高校: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14所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职务由中央直接任命,书记和校长享受副部级待遇。 (二)、2000年增加7所: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武汉大学 四川大学 中山大学 (三)、2003年12月再新增11所 :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四)、迄今为止,全国副部级高校总共31所,(*注:北京医科大学已并入北京大学,因此14+7+11-1=31) 十五、1996年8月,首批通过“211工程”立项审核的27所(注:非预审) “九五”期间“211工程”建设规划任务 (一)首先重点建设2所高等学校,使其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上,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国际上确立较高的声誉和地位。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二)着重提高和改善25所左右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密切相关、重点学科比较集中、承担较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任务的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基础设施条件,使其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有显著提高,一些重点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并在高等学校中起到骨干和示范作用。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南大学。 后又有高校要求在“九五”期间首批重点建设,至此“九五”期间首批重点建设的“211工程”院校增加到50所。 十六、2003年,教育部公布的入选“211工程”的95所大学名单 继1996年8月,首批通过“211工程”立项审核设的 27所大学之后,1997年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厦门大学等院校陆续加入“九五”首批“211工程”建设的50所院校,截至2003年,入选 “211”工程大学总共达到95所。2003年教育部公布的这95所大学的名单如下: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吉林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石油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十七、进入“985工程”大学 第一部分: 已进入“985工程”大学所签署的重点建设协议对各高校的定位及资助经费总量 1998年12月24日,教育部制订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若干所”正式列入其中,明确指出“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 依据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及部委所签订的合同,根据合同书对各学校的定位及资金资助情况(三年内拨款经费总量),按照共建合同签约时间,分列如下: 1. 目标定位:“世界一流大学” 北京大学 18亿 (教育部拨款) 清华大学 18亿 (教育部拨款) 2. 目标定位:“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浙江大学 14亿 (7亿+7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1999年11月8日 南京大学 12亿 (6亿+6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1999年7月26日 复旦大学 12亿 (6亿+6亿)(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1999年7月27日 上海交通大学 12亿 (6亿+6亿)(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1999年7月27日 中国科技大学 9亿 (3亿+3亿+3亿)(教育部拨款+中科院拨款+省拨款)1999年7月25 日 西安交通大学 9亿 (6亿+3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1999年9月11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亿 (3亿+3亿+4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省拨款)1999年11月14日 北京理工大学 10亿 (3亿+3亿+4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市拨款)2000月 9月23日 北京师范大学 12亿 (6亿+6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2002月8月24日 *以上的大学即所谓的“2”+“9”工程,是国家投资建设大学的重中之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知名的世界一流大学”(虽已签约、但经费未公布) 3. 目标定位:“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依据中央资助经费经费情况分列如下: 1) 中央资助经费为3亿以上(不含3亿)的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9亿 (3亿+3亿+3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市拨款)2001 年9月23日 西北工业大学 9亿 (3亿+3亿+3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陕西省、西安市 以土地等形式) 2002年1月22日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两校共14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2000年12月25日 武汉大学 8亿 (4亿+4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2月13日 四川大学 7.2亿 (4亿+3.2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9月29日 吉林大学 7亿 (4亿+3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2月22日 2) 中央资助经费为3亿的大学: 中山大学 12亿 (3亿+9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10月26日 山东大学 8亿 (3亿+5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2月26日 东南大学 6亿 (3亿+3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2月12日 华中科技大学 6亿 (3亿+3亿) (教育部拨款+湖北省、武汉市以资金、项目等形式) 2001年2月13日 厦门大学 6亿 (3亿 +1.5亿+1.5亿)(教育部拨款+福建省拨款+厦门市拨款)2001年2月22日 同济大学 6亿 (3亿+3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2002年6月26日 重庆大学 5.4亿 (3亿+2.4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2001年9月28日 兰州大学 4.5亿 (3亿+1.5亿+土地)(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12月9日 3) 中央资助经费为2亿的大学: 中南大学 4亿 (2亿+2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2月27日 湖南大学 4亿 (2亿+2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2月27日 大连理工大学 4亿 (2亿+2亿) (教育部拨款+辽宁省、大连市拨款) 2001年8月8日 华南理工大学 4亿 (2亿+2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10月26日 东北大学 4亿 (2亿+1亿+1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沈阳市拨款) 2002年1月23日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3.6亿 (2亿+1.6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9月29日 中国海洋大学 3亿 (教育部、山东省、中国海洋局、青岛市总拨款额)2001年2月27日 *2004年,又有中国农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入“985工程”的行列,使“985工程”大学总数达到38所(34+4)。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哈工程、南理工、南航由国防科工委投资按985工程标准建设。 哈工程、南理工、南航在国防科工委的支持下曾于2003~2004年集体冲击985二期,但鉴于教育部关于部委、行业大学名额平衡,冲击未遂,至此,哈工程、南理工、南航由国防科工委投入资金资助(例如:哈工程3亿+2亿+1亿由国防科工委、海军、黑龙江三方共建,南理工2亿+2亿+1亿,南航2 亿+2亿+1亿)按985工程标准,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但也是由于部委、行业平衡,2004年中国农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入“985工程”二期的行列) 十八、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十所重中之重大学 自1952年至2000年,*中央、中央*、教育部一共公布了七次"重点大学"或"重点建设首批"名单,取其交集,集中于下述十所(即"2+8"十所) 名校,他们无愧堪称为"重点中的重点"。 "2"-世界一流;"8"-世界知名,按如下顺序: 北方:清华、北大、北理工、哈工大、西交 南方:南大、复旦、上交、浙大、中科大 *十九、教育部直属大学 从1952年起,教育部指定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学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如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等。70 年代末,只有不到30所,然而从90年代中后期起,急剧扩编,至今已有72所大学纳入教育部直属大学。这些大学只是教育部直属的,他们中有的纳入全国重点大学(如全国六所、十六所、六十四所、八十八所重点大学,211工程95所重点大学,985工程38所重点大学),有的则不属于全国重点大学。到目前为止,仍有十几所教育部直属大学未纳入国家211工程(即不属于国家重点大学)。因此教育部直属大学与全国性重点大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混为一谈。当然全国的著名的重点大学主要集中教育部直属大学这个集团,除外还有直属中科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国防科工委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72所教育部直属大学名单: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东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无锡轻工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青岛海洋大学 武汉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湖南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兰州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石油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广播学院 河海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东华大学 中央戏剧学院 长安大学 北方交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二十、国防科委院校 国防科工委院校是规模仅次于教育部直属院校的另一个大学集团。1952年,*中央指定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所大学为国防院校。 国防院校后来又改名为国防科委院校。从50年代后期,先后又有西北工大、成都电讯、南航加入到国防院校的行列,至1963年我国共有八所国防科委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航空、航天)、北京理工大学(导弹 & 坦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 & 导弹)、上海交通大学(船舶&火车)、西北工业大学(飞机&导弹 & 船舶)、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太原机械学院(兵器) 1966年,国防科委院校在上述八大院校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哈军工(国防科大+哈工程)、西军电(西电)、南炮工(南京理工)。 七十年代初国防科委院校解散,哈工大分配到航天部。上海交大分到船舶部。北航、西工大、南航分到航空部。北理工、南京理工大学(即南炮工)分到兵器部。电子科大(成都电讯)、西安电子科大(西军电)被分到电子部。哈军工解体为国防科技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分别归中央军委和船舶部。随后,上海交大转到教育部;电子科大、西安电子科大分到电子部后来又归到信息产业部。1996年,恢复国防科工委院校。只有七所:哈工大(航天)、北航(航空、航天)、北理工(兵器)、西工大(航空、航天、航海)、哈工程(航海、核能)、南理工(兵器)、南航(航空)。该七所国防科工委院校全是211工程大学;其中哈工大、北理工、北航、西工大、哈工程是1996年8月前首批27所通过211工程立项审核的大学,1999年开始哈工大、北航、北理工、西工大陆续进入教育部985 工程大学。(哈工程、南理工、南航由国防科工委全额资助,按985工程标准建设) *二十一、国防院校十分重要的地位 1、50-60年代四所国防院校全部纳入国家重点扶植的10所大学(清华、北大、复旦、西交大、中科大、哈军工<70年哈军工解体为国防科大和哈工程>、哈工大、北理工、北航、上海交大)。 2、1959年*中央指定16所重点大学,国防院校就占了4所(哈工大、北理工、北航、上海交大)。 3、70年代末,国务院批准了第一批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贷款的10所大学中,国防院校也占有4所: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大、西交大、中科大、国防科大、哈工大、北理工、北航。 4、1983年,中国在联合国备案的14所重点大学国防院校占了4所:国防科技大学、哈工大、北理工、北航。 5、“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15所,国防院校也占了5(4+1)所:国防科技大学、哈工大、北理工、北航、西工大(后补上的)。 6、1992年中央指定的14所书记、校长职务由中央管理的高校中(即副部长级),国防院校也占4所(哈工大、北航、北理工、西工大) 7、1996年8月,通过首批211工程立项审核通过的大学共27所,国防院校也占了5所(哈工大、北航、北理工、西工大、哈工程) 。 8、1999年开始的985工程,获取中央资助在6亿(含6亿)以上,且总资助在9亿(含9亿)以上的大学13所,国防院校也占了4所(哈工大、北理工、北航、西工大)。 9、从2003年开始,哈工程、南理工、南航由国防科工委资助按985工程标准建设,总资助也都超过5亿。

三:考研最好考的专业,和学校是哪些?


军事历史考研学校排名 求最新的大学排名.

考研选择专业:
军事历史考研学校排名 求最新的大学排名.

1、教师专业优势:教师专业是相对较好的专业,很多女孩子毕业都比较喜欢从事教育行业,以教书育人为目的,是一个当前社会崇尚并且充满极大社会责任感的行业。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农村,都很重视教育,所以选择教师专业是一个不错的专业。

2、护士专业优势:相对女孩子来说护士专业也许是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护士专业入职门槛比较低。而且全国各地,大小医院护士都是很重要的一个岗位,很多崇尚白衣天使的女孩子乐于从事护士的行业!

3、计算机专业优势:计算机专业就业前景不错的专业,因此无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就业还都不错。

4、人事行政专业优势:人事行政专业,是比较合适的专业,入职门槛比较低,只要通过短期的培训,一般什么专业都可以从事人事行政的岗位。

5、导游专业优势:导游专业也是比较热衷的专业,导游可以到处游玩,还可以获取相应的薪酬待遇,是一个比较不错的专业!

6、电子商务优势:电子商务当前来说,还是一个不错的专业,就业前景都是还不错的。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四:考研哪些学校容易考些?


军事历史考研学校排名 求最新的大学排名.

考研,哪些学校和专业最容易考上?好多同学都想寻找这个答案。关于考研的难度,有的人把它夸大了,结果吓走了许多本来完全可以考上研究生的同学。而有的同学低估了考研的难度,过于轻敌,结果原本能考上的也考得一塌糊涂。确实,对于考研的难度,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夸大和轻视其难度都是不合适的,在许多时候甚至是有害的。因此,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容易考的学校和专业,仅供给大家做个参考。

实事求是地说,要想找一个相对好考的院校,首先要看自己本科学校具体属于什么水平,然后在以此为基础去找一些自己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院校。一般情况下,竞争激烈的院校都集中在北上广的一些名校中,因此在择校时,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就尽量避开这些报考重灾区。

总体上来说,上线率高的学校,集中在位置偏僻的211院校以及地方高校中,尤其是省立师范大学。前者如西南大学,后者如河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从学校的整体水平来考虑的话,这类学校还是有一定实力的,所以这些学校的“性价比”还都是很高的。一般情况下,这类学校只要过了初试,复试就不会有太大问题,一些二区的学校更是如此。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本校考生考本校相对来说会比较容易,因为面试评分处于相对优势,专业课备考方面更易获得相关师兄和老师的指导。

聚英考研网在此选取几个专业,为大家推荐一些上线率高又容易考取的学校。

1、历史专业: 就历史专业来说,世界史专业要比中国史专业容易一些。中国史方面比较好考的高校有社会科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河北大学(该校的历史专业尤其是宋史在业界还是一定声望的)首都师范大学等;世界史方面,中国人民大学的世界史比其他热门高校稍微好考一点,但是15年之后该校扩大了推免生比例,考中难度上升。考生们报考时一定要多多关注目标院校的招生政策。

2、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在北京地区,比较好考的学校是中央民族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央民族大学对报考该专业的学生有专业限制。另一个就是中国人民大学,因为它的这个专业不是在北京而是在苏州上学,导致报考的人数不是很多,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冲一冲这个学校。北京之外的学校可以推荐的是辽宁大学。辽宁大学的专业课二要考的教材中用比较容易记忆的的一本书代替了刘��的那本《对外汉语教学引论》,而且复试采取全额录取的形式。

3、化工专业: 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西北大学等这些都是名列前茅的学校,不过这些学校此专业的考研情况是初试上线率低,复试淘汰率更高。在这些好学校里,北京化工大学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首先北化的化工专业在国内排名非常靠前,并且它的上线率也比较高。

4、教育学专业作为国家的统考专业,在分数上的要求相对来说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对于一些自主划线的院校,像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类似的这样的院校,或者一些比较受学生欢迎的院校,如南京师范大学,虽然不是自主划线的院校,但是还是比较不容易考取的。

最后,报考的院校好考不好考,说到底其实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就算我们最终选择了一个相对好考的院校,也不代表我们就能轻松考上,个人的付出才是最重要的,同学们要理性看待这个问题,无论如何都要全力备考,做好万全的准备。

网页链接

五:管理学考研学校排名,管理学考研哪所大学好

一、管理学属于学科门类,并不是专业名称。

二、学科门类分为:

(01)哲学

(02)经济学

(03)法学

(04)教育学

(05)文学

(06)历史学

(07)理学

(08)工学

(09)农学

(10)医学

(11)军事学

(12)管理学

(13)艺术学

三、管理学门类,含以下学科:

(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2)工商管理

(1203)农林经济管理

(1204)公共管理

(1205)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1251)工商管理

(1252)公共管理

(1253)会计

(1254)旅游管理

(1255)图书情报

(1256)工程管理

四、管理学门类学科,含以下专业:

[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201]会计学

[120202]企业管理

[120401]行政管理

[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

[120404]社会保障

[1204Z1]★公共政策

[1204Z2]★发展管理

[120501]图书馆学

[120502]情报学

[1205Z1]★编辑出版学

[125100]工商管理

[125200]公共管理

[125600]工程管理

五、以最热门的工商管理为例:

最好的学校是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军事历史考研学校排名 求最新的大学排名.
wap地址: https://m.xueli.cn/newsdetail/155024.html

与“军事历史考研学校排名 求最新的大学排名.”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