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务员和考研怎么选(毕业10年之后才真正感受到研究生和公务员的差距)

考研和考公是当下毕业生为了就业普遍选择最多的两种就业方式。
因为大学生数量不断上涨以及教育改革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就业变得异常的艰难,再加上受到“特殊事件”的持续影响,导致一大批的毕业生纷纷把目光放在了铁饭碗单位的身上。
公务员就是其中之一,还有不少的学生选择考研的目的,最后也是回归到铁饭碗身上。正因为如此,考研和考公的竞争也变得异常的激烈。但是,考研和考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选择。
走的路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对应的未来的发展也是不一样的。每年都有不少的学生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不知道该考研还是考公。对于这部分同学,看看下面的真实案例或许就有答案了。
毕业10年之后,才真正感受到研究生和公务员的差距,希望你没选错
小军和小龙是大学本科的同学,所学的专业在就业上很一般,学校也不是知名高校,但还是有机会就业。为了让自己更好地就业,也为了以后有更好的发展。
在毕业之后,小军选择了考研,而小龙则选择了考公务员。之后便失去了联系,直到10年后的一次机会,让两人再次有了联系。
10年后的小军是一家知名企业的经理,年薪100万,也算是出人头地了。而小龙则是体制内的一名公务员,虽然收入远远比不上小军,但各项福利待遇齐全。
最主要的是“特殊事件”的影响根本没有影响到他。反而是小军所在的行业由于“特殊事件”的影响,效益大幅度下滑,就连小军的收入也是直线下降,工作也是岌岌可危。
面对这样的结果,小军也是十分的后悔当初的选择,毕竟收入再高的工作也有失业的风险,不如公务员的铁饭碗更加稳定。这就是选择,也是现实。
特别是当下的90后身上大部分都存在房贷或者车贷,一旦收入下降或者没有收入,对生活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正因为公务员铁饭碗的属性,让工作更为稳定不受影响,考公务员的考生也就更多。
公务员虽好,却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考的,也要看学生的实际情况
公务员的优势不用多说,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但不代表所有的毕业生都能考公务员,能考公务员的也不一定都能上岸。这里面还有很多的“小秘密”,考生应该知道。
比如,在决定报考之前要先了解自身是否符合报名条件和政审条件,特别是政审。符合报名条件的不一定符合政审,政审虽然是在最后,但却要提前了解。
避免浪费时间和错过其他重要的就业机会。这就要注意,不仅是考生自身和父母,还有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都在政审的范围之内,不要对不确定的情况抱有侥幸心理。
这些都是影响上岸的关键。确定自己政审没有问题之后,还需要做的一点事就是了解自己能报考的岗位有多少,其实这点可以做在政审前面。
虽然公务员的岗位80%本科生都能报考,但要是加上限制条件,最后可以选择的岗位就没有那么多了。可能20个岗位中最后能上下的连5个都不到。
像年龄、性别、户籍、工作所在地、专业、工作经验、证书等都是限制条件。确定了能报考的岗位中有自己喜欢的岗位再进行下一步。
了解岗位的上岸概率也是要做的一项,在公务员的岗位中,有竞争比例68:1的,有竞争120:1的,还有竞争1300:1的,今年更是出现了12986:1的岗位。
前2者都是可以报考,可以努力的,但后两者在努力上岸的概率也很小。除非考生自身十分的优秀,那还得保证自己的笔试成绩名列前茅,否则基本上没有机会上岸。
这些都了解之后,最后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考生自身的家境情况。公务员考试时间跨度非常大,最快也得一年才能上岸。
这一年的时间还需要家里的支持,对于家境一般的学生,这点就很难实现。因此,公务员虽好却也不是谁都能考的。
结语
研究生和公务员十年后的差距真的是非常的现实,高学历一样面临失业的风险,不如直接考公更实在。年薪再高,收入再多,在当下的社会也不可能够用一辈子,不如稳定地收入和工作更为让人们心安。毕竟高收入对应也是高支出,收入和支出在某种程度上是成正比的。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考研还是考公务员?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二:考研究生数学需要考什么(考研数学考些什么)
考研数学涉及到三科四本书,将近1000多个知识点,理解这些也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一、考试内容和题型
考研数学分为数一、数二和数三,理工类专业考数一、数二(数一难度大于数二,且数二不考概率论),经济类和管理类部分专业考数三。
从2021年开始,考研数学一试卷结构和题型调整了比例,最明显的就是选择题的题量增加了,更加重视基础和应用:重基础就是说考察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的理解和把握,重应用则每天都要大量的运算练习,这样运算能力才会提高,比如每年都有二重积分的计算。
题型为单选、填空和解答,具体分数比例为:
数一:高数60%+线代20%+概率统计20%
数二:高数80%+线代20%;(不考概率统计)
数三:高数60%+线代20%+概率统计20%
试卷题型结构试卷题型结构为:
单选题 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填空题 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解答题(包括证明题) 6小题,共70分。
就高数而言,基本可分为以下几个章节:极限、导数及其应用、积分及其应用、多元函数及其应用微分方程、无穷数列,总体上前三章是重基础,后三章则更重计算;
线代的特点是灵活、逻辑性强、前后知识点连接紧密;
而概率论的内容虽难,但考研考得相对简单得多,记住基本内容,把公式总结在笔记上,运算问题就不大。
二、准备教材和辅导书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七版,第五版也可以,但第六版的总复习题和考研题很接近,有些甚至就是考研真题;
线性代数:同济大学第六版或清华大学第二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浙江大学第四版。
建议以课本为中心,背诵理论定义、练习课后题,着重记忆重点章节的相关概念,课后习题与章节的知识点密切相关,多加练习课后习题能够不断巩固所学知识。
一般的书店都有,尤其是专门的考研书店;还有些本科阶段都有的,正好拿来用;自己没有的,可以借或*学长学姐的;还可以上某当某宝某鱼购*……或者直接用辅导书等等。
三、制定学习计划——基础阶段、强化阶段和冲刺阶段
复习时间有早有晚,效率有高有低,但考研数学不能夹生饭,一定在夯实基础才能做题。
一般来说,基础好一点、目标院校专业课压力不是很大的同学,建议6月份左右复习即可。
1、基础阶段的时间大致是6-8月份,对基础知识点、公式要牢固掌握。确保视频里老师讲的、习题里做的都是自己一步步算出来的,不能想完思路就去对答案,遇到困难要沉得住气。
2、强化阶段是8-10月份,这是决定最后分数上限和下限的关键阶段。比如,重新看高数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基础阶段的知识已经忘得差不多了,题也做不会了,这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会经历。强化阶段你会发现一个比较基础的知识点可以发散成很多不同的点去考察,这些点之间又有着各自不同的联系。这个时候推荐看相应的强化视频,效果会更好。一定注意勤动笔、多思考,每天复习数学的时间一般来说不少于4个小时。
3、冲刺阶段大致是11月初到考前。这个时候就是轮番做题,真题、模拟题,两天一套、四天三套很平常。做套题要注意时间的把握,最好是模拟练习开始的时间放在8点或8点半左右,做3个小时。
这只是大致的三个阶段,具体复习要根据自己对知识点吸收内化的情况,但是记住:一定要打好基础再做题!没有坚实的基础,你的知识体系只会垮掉,后面是没法复习的,强化冲刺的题型和解题思路都是在基础上深化的。
四、备考小建议
1、首先要知道考研时数学的考试时间,一般来说,数学都在考研初试的第二天上午8:30——11:30,因此数学的学习时间最好放在这个时间段,让头脑在这个时间最清醒、最灵活,学习效果最好,这需要不断地调整,从而达到一个最佳状态,保证自己在考试时不至于太紧张而没有思路。
2、做题过程中学会自己做总结,建立错题本。在备考数学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会学习的人和不会学习的人最大的差距就是总结能力。总结不是简单分类再集中到一起,而是按题型和考点进行分类后自己总结出共同点,记在笔记中,得出固定结论和固定题型,以后遇到相同类型的题目马上从脑海中提取出来。刷题不盲目,归纳多总结!
3、听课看视频和做练习题的时间比例。数学是理科,纸上谈兵要不得,需要大量的重复来巩固和验证所学内容,视频听课学习是理论学习阶段,做题则是把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内化的过程。我认为恰当的时间分配应大约为3:7,更多的练习时间可以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
4、各题型练习的分配。因为考试中很少只考察单一的知识点,更多的是几个知识点糅杂在一起,所以基础题和综合题要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进行交替练习,我在前中期是每5天做一次综合题练习,基础题练习是每2天一次。基础题的练习用于巩固知识点,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考点内容,而综合题可以使我见识更多的题型,清楚知识点的侧重。
考研数学涉及到三科四本书,将近1000多个知识点,理解这些也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一、考试内容和题型
考研数学分为数一、数二和数三,理工类专业考数一、数二(数一难度大于数二,且数二不考概率论),经济类和管理类部分专业考数三。
从2021年开始,考研数学一试卷结构和题型调整了比例,最明显的就是选择题的题量增加了,更加重视基础和应用:重基础就是说考察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的理解和把握,重应用则每天都要大量的运算练习,这样运算能力才会提高,比如每年都有二重积分的计算。
题型为单选、填空和解答,具体分数比例为:
数一:高数60%+线代20%+概率统计20%
数二:高数80%+线代20%;(不考概率统计)
数三:高数60%+线代20%+概率统计20%
试卷题型结构试卷题型结构为:
单选题 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填空题 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解答题(包括证明题) 6小题,共70分。
就高数而言,基本可分为以下几个章节:极限、导数及其应用、积分及其应用、多元函数及其应用微分方程、无穷数列,总体上前三章是重基础,后三章则更重计算;
线代的特点是灵活、逻辑性强、前后知识点连接紧密;
而概率论的内容虽难,但考研考得相对简单得多,记住基本内容,把公式总结在笔记上,运算问题就不大。
二、准备教材和辅导书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七版,第五版也可以,但第六版的总复习题和考研题很接近,有些甚至就是考研真题;
线性代数:同济大学第六版或清华大学第二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浙江大学第四版。
建议以课本为中心,背诵理论定义、练习课后题,着重记忆重点章节的相关概念,课后习题与章节的知识点密切相关,多加练习课后习题能够不断巩固所学知识。
一般的书店都有,尤其是专门的考研书店;还有些本科阶段都有的,正好拿来用;自己没有的,可以借或*学长学姐的;还可以上某当某宝某鱼购*……或者直接用辅导书等等。
三、制定学习计划——基础阶段、强化阶段和冲刺阶段
复习时间有早有晚,效率有高有低,但考研数学不能夹生饭,一定在夯实基础才能做题。
一般来说,基础好一点、目标院校专业课压力不是很大的同学,建议6月份左右复习即可。
1、基础阶段的时间大致是6-8月份,对基础知识点、公式要牢固掌握。确保视频里老师讲的、习题里做的都是自己一步步算出来的,不能想完思路就去对答案,遇到困难要沉得住气。
2、强化阶段是8-10月份,这是决定最后分数上限和下限的关键阶段。比如,重新看高数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基础阶段的知识已经忘得差不多了,题也做不会了,这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会经历。强化阶段你会发现一个比较基础的知识点可以发散成很多不同的点去考察,这些点之间又有着各自不同的联系。这个时候推荐看相应的强化视频,效果会更好。一定注意勤动笔、多思考,每天复习数学的时间一般来说不少于4个小时。
3、冲刺阶段大致是11月初到考前。这个时候就是轮番做题,真题、模拟题,两天一套、四天三套很平常。做套题要注意时间的把握,最好是模拟练习开始的时间放在8点或8点半左右,做3个小时。
这只是大致的三个阶段,具体复习要根据自己对知识点吸收内化的情况,但是记住:一定要打好基础再做题!没有坚实的基础,你的知识体系只会垮掉,后面是没法复习的,强化冲刺的题型和解题思路都是在基础上深化的。
四、备考小建议
1、首先要知道考研时数学的考试时间,一般来说,数学都在考研初试的第二天上午8:30——11:30,因此数学的学习时间最好放在这个时间段,让头脑在这个时间最清醒、最灵活,学习效果最好,这需要不断地调整,从而达到一个最佳状态,保证自己在考试时不至于太紧张而没有思路。
2、做题过程中学会自己做总结,建立错题本。在备考数学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会学习的人和不会学习的人最大的差距就是总结能力。总结不是简单分类再集中到一起,而是按题型和考点进行分类后自己总结出共同点,记在笔记中,得出固定结论和固定题型,以后遇到相同类型的题目马上从脑海中提取出来。刷题不盲目,归纳多总结!
3、听课看视频和做练习题的时间比例。数学是理科,纸上谈兵要不得,需要大量的重复来巩固和验证所学内容,视频听课学习是理论学习阶段,做题则是把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内化的过程。我认为恰当的时间分配应大约为3:7,更多的练习时间可以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
4、各题型练习的分配。因为考试中很少只考察单一的知识点,更多的是几个知识点糅杂在一起,所以基础题和综合题要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进行交替练习,我在前中期是每5天做一次综合题练习,基础题练习是每2天一次。基础题的练习用于巩固知识点,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考点内容,而综合题可以使我见识更多的题型,清楚知识点的侧重。
5、还有就是老师的选择和学习的交流。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估标准,所以老师的选择因人而异,别人觉得好的不一定适合你。
6、多关注学校官网、微博、贴吧,还有就是目标院校考生的交流群,包括QQ群、微信公众号建立的群、B站up主创建的群以及自己搜索的数学交流群,很多资源是方便获得的,有时群里不乏牛人,有空的时候多看一些高分经验贴,熟悉一下解题技巧,这样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找对方法,勤加练习,拿下考研数学,考研路上就成功了一半。加油!
6、多关注学校官网、微博、贴吧,还有就是目标院校考生的交流群,包括QQ群、微信公众号建立的群、B站up主创建的群以及自己搜索的数学交流群,很多资源是方便获得的,有时群里不乏牛人,有空的时候多看一些高分经验贴,熟悉一下解题技巧,这样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找对方法,勤加练习,拿下考研数学,考研路上就成功了一半。加油!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文标题:公务员和考研怎么选(毕业10年之后才真正感受到研究生和公务员的差距) 考研究生数学需要考什么(考研数学考些什么)
wap地址: https://m.xueli.cn/newsdetail/126024.html
与“公务员和考研怎么选(毕业10年之后才真正感受到研究生和公务员的差距) 考研究生数学需要考什么(考研数学考些什么)”相关推荐
公务员和考研怎么选(毕业10年之后才真正感受到研究生和公务员的差距) 历年研究生考试时间(考研重要时间节点)
公务员和考研怎么选(毕业10年之后才真正感受到研究生和公务员的差距) 在职研究生难考嘛(在职考研太难了)
公务员和考研怎么选(毕业10年之后才真正感受到研究生和公务员的差距) 考研二战与应届区别(应届生与二战生考研哪个更具有优势)
公务员和考研怎么选(毕业10年之后才真正感受到研究生和公务员的差距) 考研(考研成功的9大征兆)
公务员和考研怎么选(毕业10年之后才真正感受到研究生和公务员的差距) 考研报考条件(研究生报考条件)
公务员和考研怎么选(毕业10年之后才真正感受到研究生和公务员的差距) 考研是考什么(考研考的是什么)
公务员和考研怎么选(毕业10年之后才真正感受到研究生和公务员的差距) 研究生学校排行(考研高校热度排名)
公务员和考研怎么选(毕业10年之后才真正感受到研究生和公务员的差距) 考研复试考什么(考研复试一般考什么)
公务员和考研怎么选(毕业10年之后才真正感受到研究生和公务员的差距) )
公务员和考研怎么选(毕业10年之后才真正感受到研究生和公务员的差距) 考研失败(考研为什么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