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职研究生 > 报考动态

考研究生数学需要考什么(考研数学考些什么) 在职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两种在职研究生的介绍和入学要求)

一:考研究生数学需要考什么(考研数学考些什么)

考研数学涉及到三科四本书,将近1000多个知识点,理解这些也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考研究生数学需要考什么(考研数学考些什么) 在职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两种在职研究生的介绍和入学要求)

一、考试内容和题型

考研数学分为数一、数二和数三,理工类专业考数一、数二(数一难度大于数二,且数二不考概率论),经济类和管理类部分专业考数三。

从2021年开始,考研数学一试卷结构和题型调整了比例,最明显的就是选择题的题量增加了,更加重视基础和应用:重基础就是说考察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的理解和把握,重应用则每天都要大量的运算练习,这样运算能力才会提高,比如每年都有二重积分的计算。

题型为单选、填空和解答,具体分数比例为:

数一:高数60%+线代20%+概率统计20%

数二:高数80%+线代20%;(不考概率统计)

数三:高数60%+线代20%+概率统计20%

试卷题型结构试卷题型结构为:

单选题 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填空题 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解答题(包括证明题) 6小题,共70分。

就高数而言,基本可分为以下几个章节:极限、导数及其应用、积分及其应用、多元函数及其应用微分方程、无穷数列,总体上前三章是重基础,后三章则更重计算;

线代的特点是灵活、逻辑性强、前后知识点连接紧密;

而概率论的内容虽难,但考研考得相对简单得多,记住基本内容,把公式总结在笔记上,运算问题就不大。

二、准备教材和辅导书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七版,第五版也可以,但第六版的总复习题和考研题很接近,有些甚至就是考研真题;

线性代数:同济大学第六版或清华大学第二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浙江大学第四版。

建议以课本为中心,背诵理论定义、练习课后题,着重记忆重点章节的相关概念,课后习题与章节的知识点密切相关,多加练习课后习题能够不断巩固所学知识。

一般的书店都有,尤其是专门的考研书店;还有些本科阶段都有的,正好拿来用;自己没有的,可以借或*学长学姐的;还可以上某当某宝某鱼购*……或者直接用辅导书等等。

三、制定学习计划——基础阶段、强化阶段和冲刺阶段

复习时间有早有晚,效率有高有低,但考研数学不能夹生饭,一定在夯实基础才能做题。

一般来说,基础好一点、目标院校专业课压力不是很大的同学,建议6月份左右复习即可。

1、基础阶段的时间大致是6-8月份,对基础知识点、公式要牢固掌握。确保视频里老师讲的、习题里做的都是自己一步步算出来的,不能想完思路就去对答案,遇到困难要沉得住气。

2、强化阶段是8-10月份,这是决定最后分数上限和下限的关键阶段。比如,重新看高数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基础阶段的知识已经忘得差不多了,题也做不会了,这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会经历。强化阶段你会发现一个比较基础的知识点可以发散成很多不同的点去考察,这些点之间又有着各自不同的联系。这个时候推荐看相应的强化视频,效果会更好。一定注意勤动笔、多思考,每天复习数学的时间一般来说不少于4个小时。

3、冲刺阶段大致是11月初到考前。这个时候就是轮番做题,真题、模拟题,两天一套、四天三套很平常。做套题要注意时间的把握,最好是模拟练习开始的时间放在8点或8点半左右,做3个小时。

这只是大致的三个阶段,具体复习要根据自己对知识点吸收内化的情况,但是记住:一定要打好基础再做题!没有坚实的基础,你的知识体系只会垮掉,后面是没法复习的,强化冲刺的题型和解题思路都是在基础上深化的。

四、备考小建议

1、首先要知道考研时数学的考试时间,一般来说,数学都在考研初试的第二天上午8:30——11:30,因此数学的学习时间最好放在这个时间段,让头脑在这个时间最清醒、最灵活,学习效果最好,这需要不断地调整,从而达到一个最佳状态,保证自己在考试时不至于太紧张而没有思路。

2、做题过程中学会自己做总结,建立错题本。在备考数学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会学习的人和不会学习的人最大的差距就是总结能力。总结不是简单分类再集中到一起,而是按题型和考点进行分类后自己总结出共同点,记在笔记中,得出固定结论和固定题型,以后遇到相同类型的题目马上从脑海中提取出来。刷题不盲目,归纳多总结!

3、听课看视频和做练习题的时间比例。数学是理科,纸上谈兵要不得,需要大量的重复来巩固和验证所学内容,视频听课学习是理论学习阶段,做题则是把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内化的过程。我认为恰当的时间分配应大约为3:7,更多的练习时间可以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

4、各题型练习的分配。因为考试中很少只考察单一的知识点,更多的是几个知识点糅杂在一起,所以基础题和综合题要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进行交替练习,我在前中期是每5天做一次综合题练习,基础题练习是每2天一次。基础题的练习用于巩固知识点,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考点内容,而综合题可以使我见识更多的题型,清楚知识点的侧重。

考研数学涉及到三科四本书,将近1000多个知识点,理解这些也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一、考试内容和题型

考研数学分为数一、数二和数三,理工类专业考数一、数二(数一难度大于数二,且数二不考概率论),经济类和管理类部分专业考数三。

从2021年开始,考研数学一试卷结构和题型调整了比例,最明显的就是选择题的题量增加了,更加重视基础和应用:重基础就是说考察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的理解和把握,重应用则每天都要大量的运算练习,这样运算能力才会提高,比如每年都有二重积分的计算。

题型为单选、填空和解答,具体分数比例为:

数一:高数60%+线代20%+概率统计20%

数二:高数80%+线代20%;(不考概率统计)

数三:高数60%+线代20%+概率统计20%

试卷题型结构试卷题型结构为:

单选题 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填空题 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解答题(包括证明题) 6小题,共70分。

就高数而言,基本可分为以下几个章节:极限、导数及其应用、积分及其应用、多元函数及其应用微分方程、无穷数列,总体上前三章是重基础,后三章则更重计算;

线代的特点是灵活、逻辑性强、前后知识点连接紧密;

而概率论的内容虽难,但考研考得相对简单得多,记住基本内容,把公式总结在笔记上,运算问题就不大。

二、准备教材和辅导书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七版,第五版也可以,但第六版的总复习题和考研题很接近,有些甚至就是考研真题;

线性代数:同济大学第六版或清华大学第二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浙江大学第四版。

建议以课本为中心,背诵理论定义、练习课后题,着重记忆重点章节的相关概念,课后习题与章节的知识点密切相关,多加练习课后习题能够不断巩固所学知识。

一般的书店都有,尤其是专门的考研书店;还有些本科阶段都有的,正好拿来用;自己没有的,可以借或*学长学姐的;还可以上某当某宝某鱼购*……或者直接用辅导书等等。

三、制定学习计划——基础阶段、强化阶段和冲刺阶段

复习时间有早有晚,效率有高有低,但考研数学不能夹生饭,一定在夯实基础才能做题。

一般来说,基础好一点、目标院校专业课压力不是很大的同学,建议6月份左右复习即可。

1、基础阶段的时间大致是6-8月份,对基础知识点、公式要牢固掌握。确保视频里老师讲的、习题里做的都是自己一步步算出来的,不能想完思路就去对答案,遇到困难要沉得住气。

2、强化阶段是8-10月份,这是决定最后分数上限和下限的关键阶段。比如,重新看高数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基础阶段的知识已经忘得差不多了,题也做不会了,这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会经历。强化阶段你会发现一个比较基础的知识点可以发散成很多不同的点去考察,这些点之间又有着各自不同的联系。这个时候推荐看相应的强化视频,效果会更好。一定注意勤动笔、多思考,每天复习数学的时间一般来说不少于4个小时。

3、冲刺阶段大致是11月初到考前。这个时候就是轮番做题,真题、模拟题,两天一套、四天三套很平常。做套题要注意时间的把握,最好是模拟练习开始的时间放在8点或8点半左右,做3个小时。

这只是大致的三个阶段,具体复习要根据自己对知识点吸收内化的情况,但是记住:一定要打好基础再做题!没有坚实的基础,你的知识体系只会垮掉,后面是没法复习的,强化冲刺的题型和解题思路都是在基础上深化的。

四、备考小建议

1、首先要知道考研时数学的考试时间,一般来说,数学都在考研初试的第二天上午8:30——11:30,因此数学的学习时间最好放在这个时间段,让头脑在这个时间最清醒、最灵活,学习效果最好,这需要不断地调整,从而达到一个最佳状态,保证自己在考试时不至于太紧张而没有思路。

2、做题过程中学会自己做总结,建立错题本。在备考数学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会学习的人和不会学习的人最大的差距就是总结能力。总结不是简单分类再集中到一起,而是按题型和考点进行分类后自己总结出共同点,记在笔记中,得出固定结论和固定题型,以后遇到相同类型的题目马上从脑海中提取出来。刷题不盲目,归纳多总结!

3、听课看视频和做练习题的时间比例。数学是理科,纸上谈兵要不得,需要大量的重复来巩固和验证所学内容,视频听课学习是理论学习阶段,做题则是把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内化的过程。我认为恰当的时间分配应大约为3:7,更多的练习时间可以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

4、各题型练习的分配。因为考试中很少只考察单一的知识点,更多的是几个知识点糅杂在一起,所以基础题和综合题要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进行交替练习,我在前中期是每5天做一次综合题练习,基础题练习是每2天一次。基础题的练习用于巩固知识点,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考点内容,而综合题可以使我见识更多的题型,清楚知识点的侧重。

5、还有就是老师的选择和学习的交流。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估标准,所以老师的选择因人而异,别人觉得好的不一定适合你。

6、多关注学校官网、微博、贴吧,还有就是目标院校考生的交流群,包括QQ群、微信公众号建立的群、B站up主创建的群以及自己搜索的数学交流群,很多资源是方便获得的,有时群里不乏牛人,有空的时候多看一些高分经验贴,熟悉一下解题技巧,这样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找对方法,勤加练习,拿下考研数学,考研路上就成功了一半。加油!

6、多关注学校官网、微博、贴吧,还有就是目标院校考生的交流群,包括QQ群、微信公众号建立的群、B站up主创建的群以及自己搜索的数学交流群,很多资源是方便获得的,有时群里不乏牛人,有空的时候多看一些高分经验贴,熟悉一下解题技巧,这样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找对方法,勤加练习,拿下考研数学,考研路上就成功了一半。加油!

二:在职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两种在职研究生的介绍和入学要求)


考研究生数学需要考什么(考研数学考些什么) 在职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两种在职研究生的介绍和入学要求)

在职场上工作久了,就会想要获得更多的薪资待遇,而在不少的企业、单位或者是部门,对于升职加薪是有着一定的要求的,可能只加薪的话,对个人的要求会少些,但是如果想要既升职又加薪,那么就会对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学历学位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了。而这种时候,大家就会想着去就读在职研究生,通过学习不光能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还能够提升自己的学历学位,这样则能够一举两得,所以每年都会有不少人来选择报考,毕竟在职读研是能够不脱产学习的,并且一样能够得到国家认可的证书,在升职加薪的时候,自然也是受到自己单位的认可了。那么接下来就给大家讲一下,有关于在职读研的两种模式,让大家了解之后,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这种方式了。

在职研究生信息网

一、在职研究生中有一种是学硕的模式,这个也可以叫做同等学力申硕,其在毕业之后发放一个硕士学位证书的。还有一种是专硕的模式,全称叫做专业硕士,以前也被叫做双证在职研究生。这种则是会发放一个硕士学位证书和一个研究生学历证书。不管是哪一种所发的证书,都是受到国家认可的,是教育部给盖章的,能在对应的学位网和学信网上面查得到的。接下来分别给大家说一下:

1、学硕的这种方式入学比较简单,只要满足报名要求,就能去联系到所报的学校,任何时间都可以直接去报名,并且在入学的时候也不需要参加考试,只要交了学费,等学校凑够一个班的人数就可以入学就读了,但是也不是说就不用考试了,在毕业之前,大家是需要去参加一个由国家举办的申硕考试统考的,只有通过了这个考试再完成论答辩的人,才能够顺利的毕业拿到这个硕士学位证书。

2、而专硕的这种模式则跟统招研相差不大,在入学之前是需要参加考试的,并且包含了国家联考初试和复试两场,只有通过了这两场考试并且获得了排名靠前的综合成绩的人,才能够被顺利的录取,这样就可以成功的就读了,其在入学之后是不需要再参加全国统考的,只有学校举办的复试,毕业前再完成论答辩,就能顺利毕业了。

二、在职研究生入学要求的两种报考方式,对报名也有不同的要求。虽然说两种方式都是允许最低专科学历的人来进行报名的,但这两种层次的报名其具体要求还是有不同的要求,接下来就给大家说一下。

1、如果我们报名的是学硕的模式的话,只要拥有专科学历就能报名,但是如果想要之后去参加申硕考试获得学位证书,则需要本科学历毕业达到三年以上,并且还要具有学位才行,这个如果在报名的时候没有,在入学前,也可以同时去读一个本科学历,只要在学籍期结束之前,能够满足报名要求,也是可以去参加申硕考试的。

2、而如果报名的是专硕的这个模式,首先要看报的是什么类型的专业,总共有两个类型,一个是管理类专业,一个是非管理类专业,会根据个人所报专业和自身学历不同而对工作经验有着不同要求。如果是专科凭,在报考管理类专业的时候,需要达到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报考非管理类专业,是需要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如果是本科凭,在报考管理类专业的时候,需要具备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而报考非管理类专业,则没有工作经验要求。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在职研究生有关的情况了,如果大家还有其它疑问的话,也可以评论或者私信我们,咨询相关的问题。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考研究生数学需要考什么(考研数学考些什么) 在职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两种在职研究生的介绍和入学要求)
wap地址: https://m.xueli.cn/newsdetail/124588.html

与“考研究生数学需要考什么(考研数学考些什么) 在职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两种在职研究生的介绍和入学要求)”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