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职研究生 > 报考动态

在职研究生难考嘛(在职考研太难了) 历年研究生考试时间(考研重要时间节点)

一:在职研究生难考嘛(在职考研太难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员选择考研。但是不同于应届在校生,他们普遍由于工作忙,没有充足的备考时间或良好的复习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相对好考的院校和专业,以性价比更高的方式提高上岸概率成为他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在职研究生难考嘛(在职考研太难了) 历年研究生考试时间(考研重要时间节点)

那么,对在职人员来说,怎么考研究生最简单呢?

01.在职考研有几种形式?

目前,在职人员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接受研究生教育并且获得证书,分别是:

① 参加全国12月举行的研究生统考

② 同等学力申硕

③ 国外免联考硕士项目

不过,后两种方式只能拿到学位证,如果想获得学历和学位双证,必须参加12月的全国研究生统考。对于国内企事业单位的求职、晋升,或者考公考编、高校招聘来说,双证的含金量和认可度都远高于单证。

关于在职读研的三种主要方式的报考条件、考试流程、考试难度等。

总的来说,如果你只想要个学位证,不考虑含金量,选择后两种方式均可。但如果你想获得我国教育体系认可的学历学位双证,那就只能参加12月的全国统考。

02.考研怎样更容易上岸?

当你确定以考研的方式提升学历后,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选校选专业。对在职人员来说,什么样的院校和专业相对好考、更容易上岸呢?

1. 专业选择

先不说什么专业好考,但大家对有些难考的专业一定有所耳闻。比如以“卷生卷死”出名的部分专业:新闻与传播、教育学、应用统计、金融……每年报考人数众多,分数线极高,高分选手遍地,竞争可谓十分激烈。

此外,学术型硕士的难度一般也高于专业型硕士。因为笔试科目多,还要考专业课和政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考。如果你是跨考生,没有本专业的学科背景,报考的难度就更大了。

以这种标准来看,在国家统考的几百种专业之中,既适合在职人员不脱产就读,又相对好考的专业,当属管理类专业硕士中的几个专业

1报考门槛低

首先,管理类专硕的报考门槛比较低,一般只要满足毕业年限的要求即可报考,没有院校、专业或学历背景方面的限制。

其中MBA、MPA、MTA、MEM 01/02方向需满足本科毕业3年、专科毕业5年、硕士毕业2年的要求,而MPAcc、MLIS、MAud、MEM 03/04方向可以接受应届生报考。

不过,也有部分院校明确表示不招收专科生。在择校时,要注意避开明显不符合报考条件的院校,在其他符合条件的院校范围内选择。

2初试相对简单

报考管理类专硕需要参加每年12月底的全国统考,考试科目共2门:管理类综合能力(包括数学、逻辑、写作)和英语(二),总分300分。

其中,管理类综合能力包括数学基础、逻辑推理、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论说)三大部分,满分为200分。

① 数学基础:不涉及高数,考查的基本是初数的内容,而且都是选择题。虽然会涉及到部分高中知识点,但也没有达到高考的难度,甚至不及十分之一。

② 逻辑和写作:即使平时接触少,备考也是有法可循。

③ 英语(二):难度介于四六级之间,主要考量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相比其他研究生专业的统考,管理类专硕初试的难度比较低。不仅考试科目少,而且试卷内容较简单,不考专业课、高数和政治。对跨专业、学习基础薄弱的考生很友好,还可以减轻在职党的复习压力。

3设置提前面试

另外,MBA、MPA、MEM等管理类专硕的不少院校设置了提前面试环节,在提面中获得最优档即可获得“国家线拟录取”资格,即后续联考笔试成绩过国家线就被录取。

因此,提前面试对在职考生来说非常关键。如果你的工作背景优秀,在提面环节表现出色,就能弥补学历或其他方面的劣势,同时还能降低笔试录取的难度,提高上岸概率。

2. 院校选择

确定想考的专业后,就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院校。一般来说,评估院校的报考难度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① 计划招生人数:能帮助你了解历年招生数据,判断招生趋势。

② 报考人数、实际录取人数与报录比:根据信息大致判断出该专业近几年的招生录取情况,属于热门还是冷门专业,竞争压力有多大。

③ 推免人数:如果某一专业每年的推免名额普遍很多,会加剧统考生的竞争。

④ 复试分数线:复试分数线的重要程度毫无疑问,决定了你能不能进入复试。复试分数线接近国家线,则代表高校的初试要求低。

⑤ 复录比:复录比=进入高校的复试人数/录取人数。复录比越高,代表高校复试淘汰率越高。各大高校的复录比,正常情况下都是不低于1.2,接近这个比例或者低于这个比例,代表高校复试容易通过。另外还需要注意复试线有学校线和院系线的区别。

⑥ 最终成绩计算方式:总成绩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初试和复试占比权重。建议应试能力较强,表达能力较弱或者跨考的考生尽量选择复试占比较低的院校。

在上述维度中,最需要关注的是复数分数线和复录比。要想找容易上岸的院校,首先是复试分数线要低,因为考不过线一切都免谈!其次,复试录取率要高,否则好不容易过了线,复试还被淘汰了也没用。

另外,建议大家在择校时不能只图好考,最好结合个人需求考虑,在能力范围内追求最稳上岸的院校。

不过,无论选择什么专业和院校,都不是你报了就能被录取的。所以还是要脚踏实地付出努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准备考研,才能顺利上岸。祝大家都能一战成硕!

二:历年研究生考试时间(考研重要时间节点)


在职研究生难考嘛(在职考研太难了) 历年研究生考试时间(考研重要时间节点)

大家好,我是学术大佬,研究生总成绩第二成功上岸。

研究生期间发表多篇高档次的论文(2篇SCI,3篇EI,3篇核心论文),参加两个课题,主持一个课题,三年来收获满满。

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分享考研重要时间节点。

7月一9月 新大纲发布,注意大纲变动,调整复习策略未分类

8月一9月 院校招生简章、招生目录公布

9月19日一9月23日 研招网的网上咨询周,可以打*咨询招生办

9月24日﹣9月27日 考研预报名开始

10月10日一10月31日 考研正式报名

11月初 现场确认/网上确认

大家好,我是学术大佬,研究生总成绩第二成功上岸。

研究生期间发表多篇高档次的论文(2篇SCI,3篇EI,3篇核心论文),参加两个课题,主持一个课题,三年来收获满满。

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分享考研重要时间节点。

7月一9月 新大纲发布,注意大纲变动,调整复习策略未分类

8月一9月 院校招生简章、招生目录公布

9月19日一9月23日 研招网的网上咨询周,可以打*咨询招生办

9月24日﹣9月27日 考研预报名开始

10月10日一10月31日 考研正式报名

11月初 现场确认/网上确认

11月底一12月初 各省市公布考研防疫政策

12月15日左右 打印准考证

12月25日—26日 初试

次年2月中旬 初试成绩公布

2月中下旬 34所自划线院校公布复试线

3月15日左右 国家线公布

3月15一4月初 院校公布复试名单、细则

3月底一4月初 调剂通道开启

3月底一4月中 各院校组织复试

整理了一些考研复习资料(22年的及23年考研资料),有需要可我领取哦

考研资料也会定时进行整理更新

11月底一12月初 各省市公布考研防疫政策

12月15日左右 打印准考证

12月25日—26日 初试

次年2月中旬 初试成绩公布

2月中下旬 34所自划线院校公布复试线

3月15日左右 国家线公布

3月15一4月初 院校公布复试名单、细则

3月底一4月初 调剂通道开启

3月底一4月中 各院校组织复试

整理了一些考研复习资料(22年的及23年考研资料),有需要可guan~zhu我领取哦

考研资料也会定时进行整理更新

我是专注分享科研知识与论文写作技巧的皇家学术大佬,你的点赞和收藏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感激!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在职研究生难考嘛(在职考研太难了) 历年研究生考试时间(考研重要时间节点)
wap地址: https://m.xueli.cn/newsdetail/119102.html

与“在职研究生难考嘛(在职考研太难了) 历年研究生考试时间(考研重要时间节点)”相关推荐